阅读历史 |

第四卷第二十五章:赖恩丹市的乞讨者(1 / 2)

加入书签

“拜托了…请给我一点点吃的吧…”

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拖着受伤的右腿,带着两个灰头土脸的孩子,在街道上乞讨着。然而整条街道上,都是与她差不多的贫民,除了偶尔露出一丝怜悯的表情外,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赖恩丹市,作为角鲸湾城市群的一员,曾经异常的繁荣昌盛。赖恩丹西部毗邻的海港城市考多米加市,是格鲁伯曾经的第七大城市,也是角鲸湾城市群的中心。优越的港口带来了巨大的货物吞吐量,让考多米加建立起了巨大的产业链,也让赖恩丹因此受益,成为了经济辐射的重要一环,为考多米加提供着支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经济的衰落与世界各国的脱钩,订单量持续快速的减少,让相对劳动密集的赖恩丹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冲击。考多米加尚且可以靠着航运和金融的小把戏来维系一下自己的第三产业,外围的城市们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产能过剩带来的降薪裁员和破产持续不断的侵蚀着城市产业的支柱,而其余的行业也处于风雨飘摇中。而离开了考多米加的难民们也开始涌入赖恩丹,这甚至让治安都为之崩溃。而在产业进一步向着玛伽河经济带转移之后,这座超过一百万人口的城市无可逆转的陷入了破灭的深渊。

而这样的城市,在格鲁伯,不,在全世界都有无数个,而各国也不得不对此做出应对。不工作就没有工资,没有工资就买不起吃的。吃不饱饭就要造反,这在哪个时代,哪个地区都是铁一样的定律。虽然也许这种反叛对于久经红月灾星考验的现代国家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够避免的话还是尽量避免为好。当然,这是主流的意见,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尚在发酵之中不成气候。

而为了控制这些区域,又不至于把自己拉入麻烦之中,格鲁伯采取了相对粗放而强硬的政策,那就是城主地方自治。田地里的粮食你们这些穷光蛋买不起,那就由国家救济给你们,但是又不可能花力气一家家给你们送去,所以就直接给予城市的负责人,由他再去统筹分配。这种分配自然很难做到及时公平,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挑三拣四,然而他们全都被城主的军队痛殴了一顿。富有独立自由意识的赖恩丹市民自然不愿意忍受这种独裁统治,他们联合起来企图反抗,可是没想到,迎接他们的不是水枪和辣椒弹,而是真正的子弹与烧烤器。全部吓破胆的民众只能乖乖逃回房间,眼巴巴的看着装甲车在街道上巡逻。

而在这种氛围之下,城主们也越发的肆无忌惮。中央区的老爷们,那是他们根本不敢碰的,只能低着头讨好,但是这些手无寸铁的民众,有什么资格与自己叫嚣。他们毫不留情的制作了强硬的秩序,不光是宵禁,白天没有要求也不能随意出来。所有的规矩,全都是城主部队说的算,也许那些人暗中克扣了物资,或是要挟强迫平民去做了些什么,甚至是公然的抢掠,但无论他们做了什么,都绝不可以反抗。一旦反抗,就被视为破坏秩序,立刻以叛国罪处刑,甚至同一街区的人还有连带责任。而且就算出了事,只要不是太过火,城主部队的相应责任人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这也算是对于他们的福利,就是靠着这些,才让这支上千人的军队忠诚的伴于城主左右。

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也不会有多少的心思花在照顾民众身上。物资发放到了社区,先自己吃饱喝足,然后剩下的往小区广场上一堆,该拿的就拿吧。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自然一马当先,量大质好,而普通人就只能跟在后面挑挑拣拣,至于那些老弱病残,如果没有人帮忙扶持,早晚会饿死在屋子里。到了那个时候,城主部队就得捏着鼻子派人把他们丢进收尸车。而为了控制等级秩序,不少壮年人都会组起团来垄断物资,而一旦有人胆敢挑战,便会大打出手,甚至致人死亡。而城主部队也不管他们,很多时候甚至还意气相投把他们收为部下,以此巩固统治。

当然,还有一些社区里,上层的民众充满了怜悯之心,他们主动站出来制止恶行,扶持弱势群体主持公道。这种行为毫无疑问会让很多人为之不满,甚至怀恨在心,但是有些团体就是能靠个人魅力维系住这种秩序。面对这种情况,城主部队虽然说不上支持,但绝对不会反对,有秩序总比没秩序要好管理的多,这对他们是有利的,不少士兵甚至会对这种侠义之举产生钦佩。当然这种放纵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双方的悬殊地位:一边是只能眼巴巴等着物资的乞讨者,而另一边是手握利器的施予者,就算他们再侠义,也不至于蠢到反抗到上面。自己的价值几何,他们还是清楚的。

然而很可惜的是,这位妇女所在的社区,显然没有这样的侠义之人。社区里的老大只顾自己享受,对于派系外的其他人死活一概不管。当然,这里的享受也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如果不能和城主部队混在一起,就算是老大也根本拿不到烟和酒,甚至连肉和菜也搞不到多少。能够填饱肚子,就算是让人满意了。而快要饿死的妇女也知道那些平民根本没有余粮,想要必须向那些头头和士兵乞讨。她只能仗着自己三十几岁还算有点姿色,企图靠着身体看看能不能稍微混点什么吃的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