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 送信(1 / 2)

加入书签

秦瑶看着天边晚霞。
都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近几日确实是难得的连续大晴天。
“行,那你收拾收拾。”秦瑶抓一把瓜子,咔咔磕,“老规矩,费用单子列出来,明天交给我审核。”
刘季就等她后面这句话呢,立马起身回书房列单子去了。
秦瑶没管他,想起家里的秧苗,拿了把锄头,出门去。
按照这几日的天气情况,田里的秧苗应该再过十日左右就能开始分插了。
因着刘集村去年的丰收情况,今年下河村有不少胆大的,也留了二三十亩出来精耕。
关乎今年一年的粮食产量,两个村都十分重视这件事。
这次宋章还托人捎了口信过来,嘱咐秦瑶提前告知刘家村分插时间。
届时他要领着各村镇的人过来一起观摩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打算在来年全面推行七成粗耕三成细作的种植模式,提高全县粮食产量。
这样一来,村里秧苗分插一事就更加重要了。
秦瑶不得不上心,天天跑田里查看秧苗的成长情况,以便提前通知宋章带领大部队前来。
村长现在专心养身体,这件事便全权交给秦瑶负责。
一下子要接待那么多人,提前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秦瑶可不想自己一个人傻累。
在田里看了看秧苗情况,便朝村里走去。
路过村井,把大郎三朗四娘叫回家,独自上了坡,来到刘大福家。
他家已经吃完晚饭,正在院里休息。
秦瑶进门就听见哐当哐当的织布机响动声,刘大福家里的女人们只要不是吃饭上茅房,都在织布房中。
这些从织机中织出来的锦缎,是家中重要收入之一,根本不舍得停下。
当然,天色昏暗,夜间织布也会比别家更废灯烛。
不过多余的烛光也没有浪费掉,刘大福家的院子被烛光映得亮堂堂,看着叫人心里舒畅。
秦瑶的到来,刘大福并不觉得意外,她刚坐下,他就问:“你来找我干啥?”
秦瑶好奇问道:“县令要带人到咱们村学习参观怎么种稻的事,村长已经告诉你了?”
刘大福点头,拿了盘洗干净的野莓过来,“尝尝,今早老大他们从山里采回来的,酸酸甜甜,你们这些小姑娘最爱吃。”
秦瑶也不客气,拿了几颗放进嘴里,酸甜多汁,比想象中好吃很多,忍不住又多吃了几颗。
这才笑问道:“大福叔,您看这月初八,让宋县令他们过来怎么样?”
刘大福精明的哈哈一笑,“这事村长让你办,你自己定不就行了,问我干啥。”
秦瑶唉的叹了一口气,恭惟道:“我到底年轻,没什么经验,这次一下子要来那么多人,还都是咱们这地界有头有脸的,没有大福叔你这样一位有经验的长辈坐镇,我这心里都没底呢。”
刘大福知道她只是说的客气话,但心中十分受用,忙摆了摆手笑说:
“行了行了,就你还没底呢,这话也就哄哄旁人罢了,我这里你秦总管可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不过这接人待物上,我确实比你们这些小年轻多懂那么一点点,你若是信得过我,我就帮你安排好,到时候你只需要领着人来就成。”
能和县令大人还有其他各地镇长里正打好关系的机会,刘大福可不会放过。
当然,一下子要接待那么多人,少不得要破费一二。
但要是借此机会多结交到几位里正,也不亏。
秦瑶早料到他想结交,两人一个抛梗一个接梗,几句话就把接待流程谈妥了。
从刘大福家离开时,秦瑶还顺了半碗野莓,拿回家中,孩子们吃了都说好。
阿旺道:“那明早我进山去采几筐回来,多的吃不完还能做莓果酱,给李氏做点心用。”
这个时节,上山的野莓子都成熟了,红彤彤拇指大的,酸甜又多汁水。
还有那种细小结成一串串的,成片的长,有紫色的还有黄颜色的,就是肉粒太小,村里孩子们还嫌弃呢。
明日学堂休沐,听到阿旺这么说,大郎兄妹四个也嚷着要一起去。
阿旺看了秦瑶一眼,见她颔首,冲孩子们点了点头,“完成晨练,吃了早饭就去。”
去太早,太阳还没出来,露水深重,湿了衣裳不说,采的野莓滋味儿也没那么浓郁。
孩子们齐声应好,简直迫不及待。
二郎道:“我明天要叫上小来福一起。”
秦瑶嘱咐:“注意安全,别去太久了。”
兄妹四人应好,排队洗漱完,回屋上床睡去,养足精神,明日好进山玩。
秦瑶回到房间,把要给宋章的信写好,吹灭烛台,也睡下了。
次日一早,秦瑶陪着孩子们做完晨练,便拿着写好的信来到文具厂,交给要进城采购的刘仲,拜托他把信送到宋家去。
“二哥,记得一定要亲手送到宋夫人或是宋县令手上。”秦瑶叮嘱道。
刘仲心里有点慌,见县令大人啊?他光是想想都腿软。
不过不能拖后腿,咬牙点了点头,“放心,肯定帮你送到。”
于是,收好这份信后,刘仲满怀忐忑的进城去了。
到了地方后他发现,原来只要打着自家三弟妹的名号,要敲开县令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