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 请缨,比求太后有用(1 / 2)

加入书签

“好!”明帝一锤定音。

林如晦顿时变了脸色,一撩衣袍跪在了地上,“皇上,不可啊!”

“林右丞,有何不可?”

“众人皆知宁王妃的医术比张院首还要精湛,如今林右丞却推三阻四。国难当前,林右丞不会不想为我北凉尽一份力吧?”

“林右丞,皇上愿意给她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还不谢恩么?”

林如晦看着上方那道明黄,心下微沉。

原来皇上打的是这个主意。

可是他作为父亲,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儿沦为棋子。

他再次磕头道:“皇上三思啊!”

看着林如晦一副长跪在此的架势,北宫瑜的眉头狠狠拧了起来。

他实在搞不懂这个老匹夫究竟是怎么想的。

近几年来,父皇越发宠幸林如晦,因为林如晦不论上书还是做事都最合父皇心意,被称作父皇肚子里的蛔虫。

如今父皇点了头,他却跳出来反对,实在不像他阿谀奉承的性子。

这些年因着母妃的关系,他与林家走得很近,对林家的事十分了解,林如晦一心钻研官场,对家里的几个儿女根本不上心,对林妙音更是厌恶至极,这个时候却做起慈父来了,简直可笑。

北宫瑜看不透林如晦,不代表明帝也看不透。

林如晦虽然对子女不甚上心,但心中对他们的疼爱却不少半点。

当初皇后给宁王与林妙音赐婚时,他曾求到他面前,百般推辞想拒了这门亲事。

按理说,像他这般根基单薄的仕子,若想保住这份荣华,与皇家结亲有利无害,而他却明确表示不想让女儿嫁入皇家,可见这父爱是做不了假的。

此番不惜忤逆他也要求情,不过是慈父心罢了。

他想弥补林妙音。

只是箭已上弦,由不得他。

明帝没有理会林如晦,正打算下旨时,勤政殿的大门突然被人从外面推开。

众人下意识转身,就见一身红衣的林妙音在婢女的搀扶下缓步入殿,大殿内朝臣齐齐变了脸色。

自古后宫不得干政,女人不得议政。

这勤政殿是文武百官上朝的地方,她一个女子怎能乱闯?

林妙音脚下沉稳,不慌不乱。

来到大殿正中央后,她将双手举至胸前,规矩地行了礼,“儿臣见过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混账,你怎么来了?”林如晦低声呵斥。

林妙音看了他一眼,很快朝龙椅之上看去,似下了决心般,一字一句道:“启禀父皇,儿臣愿意防治天花。”

原本她打算入宫求见太后,为北宫攸求情。

但是在进宫的路上,她改变了主意。

自昨日一事,她被百姓当做妖女,视作洪水猛兽,这一路走来不知遭受了多少烂菜叶子和臭鸡蛋,乘坐的马车几乎要快砸散架了。

那时,她突然意识到,她的名声已经臭了。

即便北宫攸将她从这件事里摘出来又如何,以后她只要出门便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根本无法在盛京立足,更不要说开医馆了。

她当即决定入宫面圣。

名声臭了,她便自己挣个好名声出来!

唯一的方法,防治天花。

至于为北宫攸求情,只要她能控制住天花,救活百姓,扣在他头上的罪名便不存在了。

这比求太后更有用。

明帝眯了眯幽深地眸子,“方才景王也举荐你防治天花,只是……百姓视你为妖女灾星,恐怕会抵触你行医,你可要想好了。”

林妙音主动请缨,比他直接下旨更好!

“回父皇,儿臣想好了。”

林妙音自然清楚防疫的困难。

但她无路可走。

林如晦听到这句话,暗呼不好。

明帝有意让妙音防治天花,却饶了这么大的圈子,分明有陷阱。

这丫头怎么上赶着做棋子呢?

这件事办好了没有好处,办不好还会落一个祸害北凉的罪名。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明帝这一招可谓阴险。

“好!”明帝朗声应道。

就等她这句话。

对于林妙音的医术,他是有信心的。

不然也不敢将天花这么大的事情交到她手上。

圣旨一下,便没了转圜的余地,林如晦就是再不愿,也无计可施了。

眼睁睁地看着林妙音迈入火坑,他只能一声长叹。一如当年,她梗着脖子也要嫁给宁王时,他阻止不了,也只得放手。

……

明帝一下朝,便吩咐宫人备膳。

回到御书房后,他伸了伸佝偻的腰身,整个人看上去挺拔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