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 章 宫花(1 / 3)

加入书签

薛家到访后,王夫人果然苦留他们住下。贾母因体恤她们姊妹多年没见,兼之喜爱年轻女孩儿陪伴的缘故,也出言帮着留客。薛姨妈心中本就有依附贾府住着的打算,现在看贾府如此情真,就顺势答应下来,一家人住进了贾府东北角上的梨香院里。

这十来天,贾府到处都在忙着安顿人口,重置房舍。随着天越来越热,贾母终于发现宝贝孙子和外孙女儿住的地方不太宽敞,于是以姑娘们大了为由,把三春迁到了王夫人院后的三间小正房住。只留下宝玉黛玉,仍然住在自己院儿中。

探春因此有些郁郁寡欢,这姑娘一直是个争强好胜的性子。这次被贾母移出来,虽然大面上是说,这三间正房就在李纨院子前头,为了方便李纨照管陪伴她们。可是私底下谁不议论,老太太果然更爱外孙女儿,嫡亲的孙女儿都要退一射之地。

平日里,探春自认为侍奉贾母王夫人尽心尽力,一直乖巧妥帖,小小年纪就是个十分省心的孩子。可是贾母王夫人始终对自己淡淡的,以往只有迎春三姊妹时,三人行走坐卧都是一样,还显不太出来。如今来了个黛玉,这情分高下立见。

探春一时想不通,就疑心自己是庶出,不得看中;又怀疑是赵姨娘又做了什么贻笑大方的事情拖累了自己。越想越气,只恨自己没能托生在太太肚子里,背着人狠哭了两场。因此这几天都懒懒的,屋里也任由丫鬟们摆弄布置,随意住着。

迎春倒是十分乐意搬走,她早就住够了贾母院后的三间小花厅,地方狭小不说,还冬冷夏热。夏天还好,打开门户,勉强能消暑;到了冬天就得拼命烧炭,贾府倒是不缺炭火,可是迎春十分不耐烦烧炉子的炭气,哪怕是最好的炭,烧起来也有股烟熏火燎的味道。时间长了,嗓子干!脸干!还上火!

所以一搬了新屋子,她就忙忙地亲自指挥着摆设。王夫人对她们是面上情,并不太插手她们屋里的事。只是常问问有没有缺什么少什么,白动动嘴皮子。

倒是王熙凤亲自来了两趟,震慑了丫鬟婆子们两句,帮着出出主意。算是做了点实事。迎春想,这次二嫂子那般殷情,多半是上回王奶娘的事被邢夫人迁怒了。

凤姐本身是个拜高踩低的性子,因为家中大老爷贾赦不受老太太喜爱,内宅妇人,眼中只有那一亩三分地。自认为更不必理会邢夫人这个继母,只是一味地奉承老太太,和既是叔母又是姑姑的王夫人。

偏偏忘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婆母,哪怕她不是亲的,对儿媳妇也有着不容小觑的杀伤力。于是,别看凤姐表面上风光,三五不时的,一旦被邢夫人找到由头,就得吃几句难听话。这种事,贾母王夫人都知道了,但都不便多话去管。

上回王奶娘做了那么掉脸面的事,邢夫人全算凤姐身上。说她只顾自己风光,对亲小姑子不上心,明明嫂子就是掌家媳妇,还让自己妹妹吃下人的亏。

所以这回一听见动静,凤姐就冲来刷存在感,堵婆母的嘴。顺便问问惜春探春,有没有缺什么少什么。把人情做全。

迎春喜欢敞亮的空间,所以摆设要的不多,只精细地挑了几幅字画并玉器珍玩做摆件,再加上之前便宜老爹手里漏出来的,零零总总就够了。花费有限,凤姐爽快地给添上。又听说姑娘家爱花草,不爱香料香粉香饼子,又特特地派了个小丫头,专门给迎春每日里送些时兴的鲜花、果子做摆设。

迎春不禁感慨,能穿成个小姐是撞大运了,这贵族之家的日子真滋润。富贵迷人眼,难怪贾府那么庞大的家族,无一人堪用,皆因锦衣玉食消磨了意志啊。

薛家那边安置起来,阵仗比迎春她们大得多,难得是能忙中不乱。分送表礼,设宴待客,联系故交,井然有序。下人都啧啧称赞,宝钗小小年纪能帮着母亲做成这些事,真是难得。

这才没几天,宝钗就在贾府里混的风生水起,丫头们喜欢去找她玩,小子们也喜欢给她跑腿。迎春促狭地想:大概是因为宝姐姐那“乐善好施”的脾气吧?商贾人家,自然富贵,加上宝钗和气,又着意与贾府众人交好,随手散些东西出去,不值几个钱,却很能讨下人的好。

一样都是客人,黛玉就经常被拉出来作对照组。都是年轻小姐,黛玉与众人相交只看自己心意。家学渊源,平时很有些文人“往来无白丁”的清高。除了自己身边伺候的与主子们身边常见的那几个,同别的人并不多话。因此渐渐有些“林姑娘不如宝姑娘”的奇怪认知。

这些流言蜚语,主子们都心知肚明,王夫人乐得看戏,装作不知道。贾母却非常不满这些下人们嘴里议论主子。只是碍着黛玉的面子,不好公开提出镇压,于是想到了给黛玉提提身份的法子,把三春迁出去,独留下宝玉黛玉挨着自己,以示宠爱。这法子一出,那林不如薛的论调就被压下了。毕竟老祖宗才是贾府真正的风向标啊。

黛玉素日里并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只是本能地不喜欢宝钗,觉得她巧言令色,矫饰虚伪。偏偏宝玉爱往上凑,还十分吃宝钗这一套,黛玉心内委屈,觉得自己的小伙伴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