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日(1 / 3)

加入书签

校长宿舍在三楼,放眼望去,整个学校尽收眼底。

好在“扔铁饼”只是个插曲,后续一切都按照时序的剧本有条不紊进行着。

这是祝今夏第一次看见这帮孩子。

“小蚂蚁”由远及近,打头的已经走到宿舍楼下,忽然有人抬头一看,瞧见窗后的她,惊呼起来。

那是句藏语,祝今夏没听懂。

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更多的孩子抬起头来。

他们叽叽喳喳,嘴里是她听不懂的语言,有人笑,有人喊,还有人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在原地又蹦又跳。

远处的“小蚂蚁们”见状,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也扛着编织袋飞奔而来。

很快,宿舍楼下聚集起一群小孩,像围观外星人似的,一眨不眨望着楼上。

祝今夏下意识后撤一步,就听见有个小姑娘怯生生开口。

“你是我们的新老师吗?”

这回是汉语了。

没等她回答,孩子们仿佛受到鼓舞,一个接一个的声音从人群里冒出来。

“一定是新老师!”

“于老师说过,下周会有新老师来!”

“老师教什么的啊?”

“她好漂亮啊。”

“对,比于老师漂亮多了!”

“你小心于老师听见罚你做下蹲!”

不知谁先做起了比较,小孩们七嘴八舌,哈哈大笑。

祝今夏怔怔地站在窗后。

说来奇怪,背着包袱的明明是他们,感到沉重的却是她。

这是她从未见过的一幕。

那一张张仰望的小脸久经高原日晒,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健康色泽,从小麦色到深棕色,没有一个是白净的。

离得近了,能看到双颊上艳丽的高原红。

这叫她忽然想起儿时语文课本上的描述,说孩子们的脸蛋像红扑扑的苹果,那时候她总觉得夸张,人的脸怎么能和苹果一样红呢?

如今亲眼所见,苹果似乎还不及它们秾艳。

孩子们怯怯的,隔着三层楼的距离,尽管欢呼雀跃,却只敢与同学对话。

她的目光落在谁脸上,谁就像蜗牛一样缩回壳子里,移开视线,而当她移开视线,他们又小心翼翼抬头望来。

无一例外。

这种怯懦的来源,也许是他们手中、背上脏兮兮的编织袋,也许是身上并不合身,洗的发白,抑或是袖口发黑的破旧衣服,也许是说不利索的汉语。

祝今夏仿佛失语,沉默良久。

时序在她身后提醒:“走吧,天色不早了。”

楼道里没有灯,太阳消失后,出奇的昏暗。要不是时序用手机打光,几乎看不清脚下的台阶。

走到二楼转角处,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噔噔噔,从底楼开始,轻快有力地一路向上。

很快,眼前出现一个男孩子,个头小小的,只及祝今夏的腰。

他抱着一摞厚厚的作业本,像个小炮仗,一转弯,险些撞在她身上,好在一个急刹车,定在原地。

抬头看清眼前的人时,他吃了一惊。

“老,老师好!”

黝黑的小脸涨的通红,然后是一个九十度鞠躬。

……怀里的作业本哗哗往下掉。

他的脸更红了。

祝今夏想说“我不是老师”。

马上就要走了,她连一天都待不下来,一节课都没教过,又怎么算得上是老师呢?

她张了张嘴,最后只低声说了句:“你好。”然后弯下腰来,帮小朋友一起捡本子。

男孩子手忙脚乱,“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等到他重新直起身来,又是一个九十度鞠躬,“谢谢老师!”

时序这才开口:“门没锁,作业放我桌上吧。”

男孩子连连点头,一溜烟往楼上跑了。

楼道里重归寂静。

时序用光再次照亮她脚下的路:“走吧。”

祝今夏如梦初醒,“……你们这的小孩真懂礼貌。”

“是吗。”

山里的孩子还保留着质朴的纯真,对老师有着特殊的敬畏,尤其是她这样与周遭环境截然不同的“新老师”。

走出楼道,祝今夏原以为自己会被孩子们包围,没想到大家居然作鸟兽散。

从宿舍到学校大门,凡她所到之处,孩子们自动退散。

“……”

活像她是什么吃人的怪兽。

走出一小段路,回头才发现,他们也并未逃走,而是远远地跟着她。

以她为圆心,半径五米外都围满了小孩。

他们怯怯地望着她,眼底满是兴奋,但只敢与同伴窃窃私语,却不敢和她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