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章 李清照的邀请(2 / 2)

加入书签

时间的沉淀,苏轼渐渐理解王安石,他才知道作为一名首相需要背负和承担的压力多大。

不是谁都有这个勇气去推行变法的,至少他不行,所以他佩服王安石。

时间在流逝,苏轼的心境也渐渐在变化,时光荏苒,数十载后,苏轼才知道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以及你要改变他需要拥有什么。

而这,王安石在当上参知政事的时候,他就全部明白了,可苏轼却需要用一辈子。

这是他和王安石在政治上的绝对差距!

如果王安石还活着,他一定也会自我反省吧!

陈宁想了想,问道:“你和李白比,怎么样?”

苏轼道:“神宗皇帝曾说我胜过李白,但我不认为具备可比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强弱的地方,不该拿来作对比。”

他真的……成长了。

陈宁抱拳:“佩服。”

苏轼笑着道:“该老夫问你了,你呢,有没有想过未来要做什么?”

陈宁想了想,道:“当官。”

苏轼:“然后呢?”

陈宁:“当大官!”

苏轼笑道:“志向很高,当了官之后呢?官场是个角斗场,当你进去那一刻,你就需要选边站住。”

陈宁:“混吃等死不行吗?”

苏轼道:“当然可以了,这也不失为一个志向,只是你若有能力,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一下这个国家呢?”

陈宁:“改不了,我没这个能力。”

苏轼摇摇头:“你有的,只是你不想去做,对这个国家失望了吗?”

陈宁沉默。

苏轼这句话,好像一根针插在他的心底,失望了吗?是的,有点失望。

未来怎么样,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距离灭亡还有好几十年时间呢,大不了我先准备逃到南边去就是了。

“没关系,不说这些。”苏轼道,“我才从南边回来,许久没见过汴京的繁华了,你可以带我出去走走吗?”

陈宁笑道:“这个自然可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