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权衡利弊(1 / 2)

加入书签

“大丞相,四大辅臣中只有你一个人没有表态了,难道你贪恋富贵,想要窃取皇家权柄,或者,干脆有不臣之心?”

海瑞可是一点面子也没给他留,直接戳向最痛处。

而魏征也不甘示弱,随即说道:“大丞相,海大人说的,句句在理,请大丞相立即表态,以安群臣之心。”

“这……”

杨素忽然说道:“这话也不能这么说,皇上毕竟年纪还小,而且,现在朝廷的形势这么艰难,没有个老成持重的大臣把关怎么能行啊,老臣觉得大丞相还是不能还政,此事应该从长计议。”

魏征说道:“杨素大人这话才真是奇怪,自古以来,外戚威胁皇权者比比皆是,威权过重而被杀的,也多如牛毛。”

“历朝历代,也有辅政大臣在皇帝成年之后,不愿意放弃权利,双方杀的你死我活,导致国家内乱,一蹶不振的,流毒百年,罪大恶极。大丞相若是真的为国家着想,应该立即还政,不用再砌词狡辩,企图蒙蔽群臣了。”

“你……”

杨坚万万没有想到,今天朝堂上居然冒出两个这样的愣头青来。

一个比一个楞啊。

说的话,简直都不考虑后果。

这个魏征居然直接指出他在蒙蔽群臣……

“魏大人,不可以这样妄加揣测,大丞相一向为国为民,乃是国家忠臣,他怎么会有不臣之心呢。这是你多虑了,本王可以保证,大丞相绝对是忠于陛下的。”

这时候,赵德芳站出来说道。

“是啊。”

司马光也说道:“那既然是这样的话,大丞相就更应该即刻交出军政大权,让陛下自己历练历练,也可以矫正视听,安定天下民心。没准,民心安定了之后,胡虏立刻不战而溃,也未可知啊!哈哈!”

佘太君说道:“只是,大丞相如果不交权,我等自然是知道他一片忠心的,可只怕百姓们就未必搞的清楚,一旦民怨四起,只怕不好收拾啊。”

“是啊是啊。”

下面的大臣一阵嘀嘀咕咕。

“大丞相今日若不还政,海瑞就撞死在这棺材前面!”

海瑞,忽然拼命的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说着,直接奔着黑漆棺材冲去。

“海大人不可……”

忽然,御座旁爆发出一条人影,拉着藕断丝连的涟漪,挡在了海瑞的前面。

只听彭的一声,海瑞倒退几步,坐在了地上。

整个人都有些蒙了。

而魏忠贤则收回了自己好似皮筏子一样的肚腹。

重新变成了一个体型正常的俊美太监。

蛤蟆功!

群臣之中有懂武功的,顿时大惊失色。

这皇上,到底是从哪里网罗来这么多的高手?

魏忠贤急忙走过去把海瑞扶了起来。

“海大人,您一片忠心,所有人都看到了,咱家真是感动不已,有你这样的忠臣在,大楚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魏忠贤这话出于真心。

海瑞的这番操作。

没有一个人认为他是沽名钓誉。

因为那是真的想死。

就他刚才那种力道,若是真的撞在了棺材盖上,别说他脑袋成西瓜了,就是棺材盖没准都要掉个角儿。

这可做不了假呀。

“大丞相,如果你不交权,海某人基本可以确定,你就是有不臣之心,你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海瑞厉声喊道。

形势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实在是杨坚始料不及。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就是直接造反,号令禁军杀入大殿,直接改朝换代算了。

但,他并没有完全的把握。

而且,他也不想背上弑君篡位的名声。

做掉小皇帝不难。

但是,这个时候搞出内乱,万一被周边国家趁机灭了国,可怎么办?

再者,大楚已立三世,朝中股肱很多,一些老臣还在外面领兵,万一他们杀回来,胜负还未可知。

总之,就算要篡位,也要走和平禅让这条路线。

不到最后关头,绝对不能武装政变。

因为他也是读过书的人,在他的印象里,历史长河中,就没有一个武装政变的权臣最后能有好下场的。

就算一时得逞,冥冥之中也会有一股力量,把他引导向死亡。

所以他,最后选择了第二条路。

忍。

先在表面上交出权利,反正要害部门的人,都是他的亲信,任何人也指挥不动,即便他交出了权利,还政给小皇帝,那也只是个摆设而已。

想到这里,杨坚忽然站出来,举起笏板,朗声说道:“启奏皇上,臣大丞相,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内外诸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