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猪见愁罗勇(1 / 2)

加入书签

许长生只是走着,看着清风镇来来往往的人。

“今年的清风镇好像比以往都来的热闹”。

“大人有所不知,今年这场雪来的突然,许多人家的粮食都没来得及收,多月的劳作都打了水漂,能留下过冬的食物都算运气好,大人也该囤点粮食才好”。

许长生旁边老伯说着。

许长生认识这个老伯,老伯在青山街最外边的角上卖猪肉,卖的猪肉品质很好,基本都是现杀现卖,所以往往供不应求。

在很久年前的某个春节,久到许长生都还没来清风镇,老伯在那一天足足杀了十八头大猪,那时候的老伯还只是个杀猪匠。

于是就有人笑着称老伯是猪见愁罗勇,于是罗勇猪见愁的名号很快就传遍了青山街的各个角落,老伯也是乐呵呵的接受了这个称号。

如果只提罗勇可能没多少人认识,但是猪见愁这个名号,在青山街倒算得上家喻户晓。

“罗勇,你的意思是?”。许长生问着。

“哎,大人,过来点,这里人多,我们去那边的茶水铺讲”。

罗勇这样说着,带着许长生在茶水铺落了座,把东西丢在地上后,开口道。

“小二,来一壶碧玉春,要快”。

“好嘞,一壶碧玉春”,小二大声的喊着。

“不知,许大人喝点什么”。

罗勇小声的问着。

“那我也来一壶碧玉春就好了”。

许长生回道。

“小二,两壶碧玉春,快一点”。

罗勇大声的说着,又看了看许长生。

然后就听小二一声。

“三号桌,两壶碧玉春,要快”。

“许大人,我们慢慢说”。

“不知道许大人知不知道犬子罗季?”。

罗勇问着。

说起罗季,那可是一个奇才,虽比不上那些两岁识字,五岁写诗的天才。

罗季却有着自己天赋。

年少时喜读书,读到兴起常常通宵彻夜的读,除了什么四书五经,谋略论书,平常礼仪等,也算得涉猎颇深。

家中除了罗勇这个父亲以外,罗季的母亲是不大愿意让罗季学这些死书的。

用罗季母亲的说法就是,“读这些死书能有什么用,清风镇这么多些年了,也没听哪家小孩高中过,读书能有读出息过的,还不如跟着罗勇老老实实学门杀猪的手艺,起码不会像现在这般,吃是一天不停的,钱是一分不曾有的,不知道那天我们一家便要饿死了”。

罗季母亲是这般说的,可哪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会有不喜欢的。

罗勇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会,喝了几口碧玉春,润了润喉,才继续讲。

罗季母亲手很巧,早些年常会有些富商来拜托罗季母亲做些刺绣,价格给的倒是合理,为了罗季,罗季母亲也是常常接些刺绣活。

只为了让罗季吃的好些,这些罗季母亲也不会同罗季讲起,妇道人家总是更注重些脸面。

等到,罗季二十岁高中进士,带着许许多多的官人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恭喜罗家的时候,罗季母亲却是拿着刚绣的手帕,擦着眼睛,眼睛是通红一片的,连手被针扎的出了血也没注意,自顾自的讲着,“我的季儿,出息了,我的季儿,出息了”。

第二天,罗季母亲带着罗季,去各个地方拜客。

首先是先到亲戚家拜客。不过罗季家的那些亲戚,富裕的不多,大多是中下贫农。他们就是想巴结罗季一家也无奈囊中羞涩,只能是送只鸡,送只鸭,送块家乡地道的腊肉。但对于罗季母亲来说,最实惠的还是银子,所以她的重点不在自家亲戚,而是看上了商家和官家。

其次是当地的商家。商人自然比穷亲戚们要大方,罗季母亲拜客商人也不盲目,她在家把清风镇的商人花名册列了出来,然后按图索骥,一一造访。至于是什么行业的一概不管,当铺、药店、布店、酒厂、茶厂、铁匠铺等,挨个上门。

再次是拜客官家。官家比商人更有钱,老板大方,老爷们更大方。

到过了各式各样的清风门府,总之一句话,千里长征只为钱。

这般,罗季得到了第一桶金,比起书中虚幻的黄金屋,手上的真金白银却更显得虚幻。

罗季母亲那段时间,嘴上的笑就仿佛嵌在了脸上,对着谁都是一句。

“哎哟,你怎么知道我家季儿高中进士了?哎哟,都是季儿自己有天赋,我这个做母亲的也没帮上什么忙”。

然后周围便全是阿谀的声音,罗季母亲脸上的笑,便愈发灿烂了。

等罗季快要去御书院进修的时候,罗勇对罗季说:“我们罗家祖祖辈辈都把时间放在了清风镇上,我对清风镇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爱,就是愿意呆在这里,我和季如月就不跟着一块去了”。

季如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