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为官之道(1 / 2)

加入书签

“明琼长公主驾到——”

伴随着这一声通传,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参见公主——”

明琼一路走到高座,旁边的方氏看到她像见到了鬼一样,一脸惊恐

明琼做出一副不解的样子,“陈夫人这是怎么了——?”

方氏只觉得面前的人像个怪物,她兀自镇定道:“臣妇只是有些着凉了,不碍事的。”

又补了一句,“多谢公主关怀。”

只见明琼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原来是着凉了啊,那陈夫人可得多注意。”

方氏连忙应道:“是是是,公主说的是。”

她现在只想赶快结束这段对话,然后离对方远远地,但是明琼并不想这么放过她,话一转道:“不过........”

方氏身形一僵,她想装做没听见,但其他宾客都朝她这边看了过来,她只好接道:“敢问公主,不过什么?”

“不过这身体着凉了,还能将养回来,若是心冷了,那可就没得救了。”

众人纷纷应和,“是啊是啊,公主说得好。”

“公主言之有理”“让我等受益匪浅”.......

听着这意有所指的话,方氏只感觉一股寒气直冲脑门,连牙齿都忍不住打颤。

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她真要罢免丈夫的官职?她可是公主啊,方氏暗中狠狠瞪了一眼带着笑容招呼宾客的丈夫,也不知这厮如何惹到了这煞神,却害得她在这里提心吊胆。

明琼余光瞥了一眼站在原地的方氏,自顾自入座

随着宴席开始,众人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不少受邀而来的年轻姑娘和公子相约离席,或是花旁论诗,或是池边手谈,

李章静静地品着眼前的这杯酒,周遭如无人之境。

明琼也在暗暗观察这位李刺史,突然开口道:“本宫在京中听人谈论起闽州有位李刺史,与滋滋十分恩爱,羡煞旁人。不知今日可在否?”陈太守也愣了一下,随即便指道:“公主,那位穿青色衣袍的便是李刺史。”

“下官李章任闽州刺史,见过公主。”

明琼面上是一种独属于少女的纯真无邪,她好奇地问道:“李夫人今日竟没有一同来吗?”

李章闻言也愣了一下,斟酌答道:“内子最近身子不适,她怕自己在宴会上过了病气给旁人,因此没有来赴宴。还望公主恕罪——。”

“夫人也是为大家的身体考虑,李大人这话便是折煞本宫了。”

“下官不敢——。”

明琼打量了一下这位据说夫妻恩爱的李刺史,展颜一笑道:“白芷,去把那件玉玦拿过来。”

“诺”

很快,白芷捧着一个紫檀木的匣子过来了,打开盖子,一件俱体通透质地雪白的玉玦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众人纷纷惊叹,“这莫非就是高祖当初送给其妻子的订婚信物?当真是其世无双——”

李章垂眸看着那件成色极好的玉玦,没有说话,也没有伸手去接。

众人见状也小声猜测,“这李章和公主什么关系啊?公主怎么会送他这么珍贵的东西啊——”

“那玉玦可是一块奇玉,据说是经过淬炼的。”

李章抬起头,说道:“此物太珍贵了,下官愧不敢受。”

但明琼却笑着道:“物是死的,贵重的是上面寄托的情谊。昔日高祖给予未婚妻此物时,想必在意的也不是此物的价值,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意。李大人对妻子也是同样的情深义重,又有什么配不上此物的呢?”

这话可谓把他所有推辞的话都堵死了,若是他再推辞便是太重利益而无心之人了。

果然,李章默了一瞬,接过了玉玦。“下官多谢公主赏赐——”

其余人看他的眼神立马就变了,艳羡中带着忌惮,

好一招离间计,他突然微微勾了勾唇,说道,“下官今日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公主可愿一听?”

明琼也配合道:“哦?愿闻其详。”

“今日下官来赴宴时,在院子里听到有人在说滁州的事,听闻滁州之困已解,作乱的是一群山匪,只可怜齐大人一腔忠勇为国捐躯,无缘再见这大好河山了。每每想起此事,下官都甚为心痛。不过能解救一州百姓于水火,想来也不负齐大人此生夙愿了。”

明琼的脸瞬间就冷了下来,席间也噤若寒蝉。

虽然他口中提到的是齐大人,但所有人都明白,他说的是太子。

“齐大人此番滁州之行为国为民,当为人臣表率,本宫回京后定会向父皇上奏,恳请给予齐大人家眷厚赏。”

“另外——”明琼起身,环视在座的的所有人,“我大燕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只要尔等心中有圣上,眼中有百姓,尔等的功绩都会被史书和后人所铭记,青史留名的机会就把握在诸位手里,诸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