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章 县委的重视(1 / 2)

加入书签

杜景此时也明白了

要上面给钱,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给好几百万,上面也是看这件事的利益和潜力的,如果不把饲料技术的信息上交上去,在领导眼里只能算是一个简单的项目,领导也只会单纯的当做扶贫项目做,给的贷款也就只是正常的标准。

可要是多了这份饲料技术的信息,只要领导简单看一眼都能看出其具有的巨大潜力,到时候就不会把这项目当成单纯的扶贫项目做,而是当成郝王镇,乃至武城县的经济支柱项目。

说实话,张继良不说这个事情,连杜景也只会拿这个项目当普通项目去申请。

仔细想想,自己的格局太小了,果然社会才是进步的阶梯。

现在的目标,得到县委支持,争取拿到八百万!

“好的,张书记我回去就整理。”杜景连连点头。

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项目,我也会尽全力的去帮你争取到你想要的。

不过你别误会,我并不是为了拿回一把手的权利,就算你不帮我,你拿出这个项目,我依然会去尽我所能去帮你,这个项目只要成功,那就是我们镇乃至整个武城县的支柱项目,可以带动无数人就业,无数地区脱贫致富。

张继良神情非常严肃的说道。

杜景沉默了,心里七分感动,三分怀疑,一方面是因为他为国家有如此为国为民的书记感到敬佩,另一方面又怕张继良和张振博是一类人。

不过这些也用不到现在的他管,他只是一个村长,只需要带自己的景阳村,带动全村致富就可以了。

“谢谢张书记,我代表全村对您表示感谢。”杜景对张继良深深的鞠了一躬。

“我现在正好要去县里一趟,咱俩加个微信,你抓紧时间去整理,晚上十一前必须把补充材料发给我,我明天早上汇报的时候交给朱书记。”

张继良嘴里说着,手上已经打开了手机微信二维码,并示意杜景。

杜景也立马拿出手机扫了上去,并备注了自己的姓名。

“没有其他的事情,你也早点回去吧。”张继良下了逐客令。

“好的,张书记回见。”

杜景下车后,向张继良挥手告别。

张继良点了点头后一脚油门就离开了。

看着张继良驾驶车辆渐行渐远,杜景眼神闪烁,从现在开始,自己跟张振博已经走上了对立面,彻底走向了张继良的这一艘不够壮大的船。

同时代表着现在的自己,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以免被别人抓住把柄。

杜景总结了一下今天的收货后,骑上摩托车便返回了景阳村,以求尽快把饲料技术的内容整理出来发给张继良。

次日,京都时间六月二十四日。

上午十点!

武城县县政府、县委书记办公室。

办公室内,张继良正在汇报着工作,神情紧张的关注着面前正在观看扶贫资料的男人,这个男人三十五岁左右,穿着白衬衫,留着短发,整个人看着非常的低调谦和。

这就是武城县县委书记朱恩,现在已经述职两年了。

“这个景阳养殖公司看起来不错,这个饲料科技也很好,从1986年国家就提倡科技扶贫,科技致富,一旦规模搞起来,这个很有可能成为科技扶贫的社会典范。”

朱恩看着手上的资料,对着张继良开口道。

本来今天早上张继良把养殖公司的资料给朱恩的时候,朱恩还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一看到,饲料科技能在一个半月让牛蛙苗长到3斤的大牛蛙,本就是博士毕业的他,立马算出了一个巨大数字,这个巨大数字也是巨大市场。

“是啊,这一份资料我收到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广阔,所以就立马来县里向您汇报。张继良说道。

朱恩放下手里的材料,语气平缓的对着张继良问道:“现在这个景阳养殖公司是什么状态?”

“我听村长杜景的汇报,温室大棚已经在盖了,牛蛙苗也在来的路上,还有几天就可以养了,所以他的目的是想申请贷款,扩大初始规模,我看了一下,也想来向县里申请一下,全力打造这个项目,搞成咱们县的支柱产业。”

张继良笑着回道。

朱恩听道后,满意的点点头说:“在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巨大,如果他的规模达到100亩,一个半月就能出栏750万斤牛蛙,就算是10块钱一斤,那就7500万了。”

“再把这赚的钱,再去搞扩张,三个月,就能销售额破亿,并且随着景阳养殖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就会对全县提供海量的就业岗位,这对整个县的经济都有巨大帮助,郝王镇十几个贫困村全面脱贫更是不会有问题。”

朱恩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对景阳养殖公司也感到惊喜,自己上任这么久,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项目,现在遇到了,自然也要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