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县里的饭局,准备启航?(1 / 2)

加入书签

现在养殖公司的情况是,一分钱没有赚到,钱倒是花了几千万下去。

八月三日,杜景在琴岛养殖基地下单,采购1875万只牛蛙苗,每只7毛钱,又花了131万。

也就在八月三日当天,泉城建工集团终于办完小区项目的手续,正式开始向景阳村运输工程机械,同时也在景阳村村开始招募工人。

正规工地的工资都挺高的,每人一天300元起步,一些熟练的技术工工资更高,但景阳村没有技术工,只能提供普通工人。

300元一天的工资,景阳村几乎炸锅了,在村的适龄男人都报名了,共有760人,得益于杜景与泉城城建集团有约定,对于景阳村报名的村民,泉城城建集团照单全收。

要是一般小区工程,工人人数400-800就足够了,但是杜景是要求了工期的,为了赶工期,这项工程泉城城建集团预计投入1500名工人,景阳村这边招不到人后,又跑到郝王镇镇上招人。

一天三百块钱的工资不愁招不到人,镇区的人,还有其他村子的人在看到这么高的工资都过来报名,甚至有的人为了能到景阳村工地做事,还找景阳村村委会的关系,让杜景摇头失笑。

八月七日,齐鲁双鹤机械公司也设计好了一整套智能饲料生产设备,价格900万,原料充足的情况下,这套设备每天可以生产40万斤饲料。

杜景付了400万预付款,齐鲁双鹤机械公司拿到钱也开始了制造设备,预计一个月进行交付。

八月八日,杜景买的1875万只牛蛙苗相继到了,用了3天时间完成投放,然后又在村子招了45个妇女喂牛蛙,景阳养殖公司的员工规模因此达到51人。

养殖基地的面积规模也正式扩张到100亩,养殖规模也达到250万只!

八月十日,泉城城建集团集结好了工人、机械,开始正式动土,小区位置在村北的村口那边,杜景还参加了工地的动土典礼。

随着城建集团正式开工,景阳村前所未有的热闹,每天都是一片喧嚣,人流激增

在杜景的领导下,景阳村妇女同胞们抓住这个庞大的人流量,合伙在小区项目的工地门口摆起了快餐摊、烟酒摊。

生意都很好,每天流水有好几万,全村村民收入也蹭蹭上涨。

景阳村顿时呈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

八月十二下午两点钟,杜景接到镇委书记张继良的电话,不说缘由的被叫到郝王镇人民政府。

杜景在镇委书记办公室见到了张继良,一见面便抱怨道:“张书记到底什么事啊,我现在每天都忙得很。”

自从养殖规模达到250万只牛蛙,杜景时间就很紧了,250万只牛蛙一天就要吃掉25万斤饲料,杜景敢稍微偷点懒,牛蛙就敢饿着肚子呱呱叫。

“你这个大老板还自己干活?”

张继良一边递烟给杜景一边笑他。

杜景接过香烟,苦笑道:“我也不想啊,但有些事情就得自己做才放心。”

“哈哈。”

张继良大笑,接着关心问道:“景阳村村现在搞的怎么样了?”

“欣欣向荣,全村都有活干,每天都能赚钱,今年年底肯定能摘穷帽子。”杜景无比高兴的说道。

其实景阳村现在就已经达到摘贫困帽子的标准了,村里男人在工地里,一个月近万块钱工资,女人在工地门口摆摊,虽然摊子是村里妇女合伙办的,但一个月下来,大家也能分到五六千块钱。估计任务一年收入破四万也就这个月了。

这样算下来,景阳村村每户人家,一个月收入就有一万多,这要是还摘不了穷帽子,放眼全国估计差不多都得全部阵亡了。

“太好了。”张继良闻言一喜,景阳村脱贫,他这个一把手功劳最大,年底考察能加大分。

“你叫我来到底什么事情,不会就为了问这个吧。”杜景靠在窗边,抽着烟问道。

“这点屁事我叫你干什么,电话里说就好了。”

张继良取下挂在墙上的夹克,穿在身上抖一抖,稍微整理一下,向杜景招手到:“走吧,去县里,朱恩书记亲自组织了一场饭局。”

“饭局?”

杜景稍微一愣。

“这是县党委专门为你组织的饭局,参加饭局的都是本县、本市还有市外、省外的食品供应商,是朱恩书记费了好大心思组织过来的。”

“朱恩书记让我跟你说,饭局上好好表现,把他们通通拿下,只要拿下他们,咱们的牛蛙不愁销路。”

“原来是这个饭局。”

杜景恍然大悟,说实话,这段时间光忙着各种事情,都快忘了牛蛙要卖了,只顾着养。

仔细想想,第一期投放的75万只牛蛙是6月中旬投放的,到现在差不多快满两个月了。

不得不说,朱恩书记是真的会安排,恰到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