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章 颖川的贤士们来了(2 / 3)

加入书签

通过双边马镫解决战力问题,但是步兵该怎么办?

严格来说他现在都没有一员能够统领步兵的合适将领,当然这也与他此次出征将领太少有关。

何曼倒是步将,但他只能自己打架,不会统兵。

刘明苦思冥想历朝历代提升步兵战力的各种方法,突然眼前一亮,有了,或许可以用这个办法,先要画张示意图。

正准备提笔,史阿进来禀报,说是大司马丞黄琬率兵自豫州而来,随行的还有派往颖川的宦官。

“快快有请!”刘明大喜,急忙起身。

在雒阳发兵之前,刘明就在给黄琬下发大司马丞任命书的同时,一并下旨让他率豫州兵马一同汇合南征。

豫州的颖川郡紧挨着南阳,所以无论是黄琬率兵前来,还是颖川的人前来,到南阳尧山都很方便。

史阿出帐很快便带进来五个人来,前面两个老头,后面两个年轻人,旁边还有一人是派往豫州传旨的宦官。

“臣黄琬见过陛下!”

“草民荀爽叩见陛下!”

“草民戏志才叩见陛下!”

“草民荀彧叩见陛下!”

众人一一行礼,刘明一一将他们扶起,“爱卿快快请起,朕日思夜想,盼卿久矣。”

刘明话虽这么说,但是心中也有疑惑,他并没有征召荀爽,因为他的年纪有些大了,已经六十一岁了,这个时代能活到六十多就不容易了,还能指望他做啥?如果没记错的话再有一年他就要病死了,召来也没多大用处,没想到他反倒来了。

戏志才、荀彧来了,那么荀攸、郭嘉还有徐庶呢?

想到这里,刘明看向那名传旨的宦官。

宦官急忙上前行礼道:“戏志才、荀彧应诏而来,荀攸说他正在著书,无法出仕,郭嘉说他有病在身,而且年幼正在求学,难堪大任,至于徐庶,微臣多方打听都无人知晓,只听说有一个姓徐的,叫徐福,前不久杀了人,被他的同党从狱中救走,不知所踪。”

刘明点了点头,没有怪罪宦官,荀攸和郭嘉找借口不愿意出仕,多半还是不看好这个皇帝,毕竟灵帝之前臭名远扬,伤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心,许多名士弃官,还有一些能人宁肯选择隐居也不愿意出仕,主要是对这个朝廷失望透顶了。

荀攸也算是海内名士,郭嘉已经十九岁了,怎么还能算年幼?这两人都是心高气傲之人,自然不愿意辅佐一个昏君,至少在他们看来,目前的皇帝还不值得他们托付终身。

徐福便是徐庶,这个刘明清楚,此次杀人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弃武从文,最后成为一位顶级谋略家。

不来也罢,让他慢慢游学成长吧,这个时候硬拉来没准反倒会将他毁了。

“你做得很好,下去吧。”刘明说道。

那名宦官谢恩之后走出大帐,刘明看向荀爽。

荀爽的名望确实很高,被称作当世硕儒,经学大家,可以说名满天下,但是对权贵不感兴趣,朝廷中的五府(大将军、太傅、太尉、司徒、司空)都曾征诏过他,但他都没有应诏,现在朕都没有征诏他,不知为何却自己来了。

“好叫陛下得知,慈明(荀爽字)是微臣硬拉来的。”黄琬解释道,“陛下征诏颖川荀氏两人,但只来了荀彧这个年轻人,实在是说不过去,微臣便自作主张,把荀氏一族的族长荀慈明拉来凑数了。”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慈明先生大才,怎么能说是凑数呢?”刘明笑道,“慈明先生的大名,朕早有耳闻,屡次吩咐五府大臣征诏,只是先生忙于治学,未曾应诏,如今欣然出山而仕,实乃社稷之幸,万民之幸。”

“陛下谬赞,愧熬老朽了。”荀爽一看陛下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不由得心中暗爽,但是表面上不露神色,只是淡淡地谦虚了一下。

刘明当即摆开宴席为众人接风洗尘,吕布、张飞等人也一起出席。

黄琬此来,不但带来了五千人马,而且带来一批铁匠和精铁,一时间大营之中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此起彼伏,甚至传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不知陛下在行军途中招募铁匠、收集精铁,是要打制何物?”席间,戏志才不解地问道。

他也问出了此来其他人的疑惑,一路上他们也讨论过这件事,但是这一大波智者想破头也想不通陛下突然间是要打制什么东西,最后他们都想到一个不好的方向——

难道陛下是突发奇想,要打制娱乐游戏之物?

想到这个,颖川来的几人就有了打退堂鼓的意思,黄琬也是心中疑虑,若真是如此,定会让天下贤士感到伤心绝望。

但他毕竟是朝中重臣,而且刚刚任了大司马丞,不好直接评价,便劝几人既然出来上路了,何不去看个究竟,再作决定。

现在,戏志才终于问了出来。

“此事就让奉先给大家讲解一下吧。”刘明说道,“奉先骁勇善战,尤其善于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