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章 高顺演兵(2 / 3)

加入书签

,“一边是贼匪刚刚转正,一边是民间自练乡勇,孰强孰弱还真就不一定呢。”

吕布和张飞对视一眼,觉得陛下说得也在理。

现在的步卒都是黑山贼的降军,要说战斗力和正规官军还是有着明显差距的,他们还真没资格笑话人家乡勇。不过毕竟为匪多年,自带匪气杀气,这一点应该是乡勇无法比拟的。

刘明见荀爽、荀彧、戏志才等人落在后面,不知道在悄声商量什么,便对身边的黄琬低声道:“荀爽怎么突然答应出仕了?之前五府相召都被他拒绝了。”

“还不是为了家族利益!”黄琬笑道,“臣正好路过颖川,听闻陛下降旨到颖川征诏荀攸、荀彧,便到了荀家,才知道荀攸对朝政不满,不愿出仕。

“荀爽对之前宦官当政、朝廷卖官颇有微词,认为不会有根本好转,而且说陛下推行新税制乃是打压世家,不建议子弟们出仕。

“微臣深知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时,陛下求贤若渴,绝不能让荀家这种贤能辈出的大世家弃之不用,便对荀爽说,陛下已经下旨,天下第一世家袁家如果不能有效推动新税制,将会被陛下灭族,如果荀家对抗朝廷,也免不了被灭族的下场,请荀老头不要自误,不要做荀家覆灭的罪人。

“于是荀爽左思右想,才决定把年纪较轻的荀彧派出来打探一下,当今朝政在清剿完蹇硕等十常侍之后有无改观。微臣觉得荀彧虽然有才,但毕竟太年轻了,是否可堪大用还在未知之间,便软硬兼施外加恐吓,让老荀爽亲自出来应仕一探究竟。”

刘明笑了,心想这黄琬还真是一个老狐狸,大忽悠一个,不过把荀爽和荀彧忽悠来也算是大功一件。

“爱卿可真有办法。”刘明赞道,“你觉得该如何安排荀爽呢?毕竟年纪大了,太繁重的任务身体也不允许。”

刘明没有明说,再过一年半荀老头就要挂了,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发挥的作用太有限了,他现在最大的价值,恐怕就是其闻名天下的硕儒身份。

黄琬笑着摇了摇头,道:“其实荀爽的出仕,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给那些隐居山野的贤士们树立一个报效朝廷的榜样,当然也会给那些还在心存疑虑的世家们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知道陛下不是真的要压制世家。”

刘明点了点头,不得不说黄琬想得还是很深远的,是个文武兼备的能人。

不过一想到荀爽这样的硕儒大才,马上就要陨落了,刘明的心里也颇为惋惜,回头又看到了一身精瘦的戏志才,历史当中他的一身才华还没有完全绽放便早逝了。

还有他的好友郭嘉,也是英年早逝,每每想到这些都不由得扼腕叹息。

或许……刘明脑中灵光一闪,或许应该在医学进步上推动一把。

他们都不是急病猝死,这个时代像癌症这样的绝症也不多,像华佗这样的医术大贤应该可以医治大部分病症。

看来打完这一仗,应该把发展医术这件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很快,刘明等人到达校军场,上万军卒列队站在场地周围,排得密密层层。

高顺与他的七百乡勇则站在校军场中间。

那些乡勇没有统一的军服,穿着乡下农民常穿的棉衣,就像一堆老农站在那里晒太阳。

“他们……这是什么啊,也太寒酸了吧,还不如咱们在黑山的时候呢。”

“乡勇毕竟是乡勇,怎么能和咱们占山为王的比?”

“他们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吧。”

“让我们正规军观看他们乡勇演练?这不是侮辱咱们的战力吗?”

……

那些曾经是黑山军的军卒们在场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满眼的不屑。

刘明站在高台上向下看去,只见这些乡勇虽然装束非常老土,而且兵器也不见有什么特殊,有长矛兵也有刀盾兵,但是一个个精神抖擞,站在那里队伍整齐。

“弟兄们,我们刻苦训练,为的就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高顺大声喊道,声音传遍校军场,“如今机会来了,陛下亲自检阅,乃是我等无上的荣光,都打起精神来,拿出本事,听我号令操演!能不能做到?!”

“能!”七百人齐声呐喊,声震苍穹,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光这一声喊,就显出一股一往无前的战意。那些不起眼的“老农”一下子有了精气神。

刘明看向身边的吕布、张飞,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讶然,但很快归于平静,面无表情地看着。

很快七百人在高顺的指挥下开始操演,有进攻、防守、对练,还有相互配合支援。

别看只有刀盾兵与长矛兵两个兵种,却被高顺指挥得井然有序,进退自如,每一次刺杀攻击都大喊一声“杀!”

似乎随着这一声怒喝,给他们加持了一股无敌的战意和不屈的信念,能将挡在面前的任何敌人都撕得粉碎。

场外的军卒们都不吱声了,静静地看着刚刚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