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章 退伍回家(1 / 2)

加入书签

“我们那夜遭遇海啸后,船只倾覆,我们穿着救生衣拼命求生。”

“两天后终于被一艘船搭救起来,不想被他们当做人蛇倒卖了出去。”

“在不知哪里打黑工,后暴雨塌方,我们逃了出来却被一路追杀。”

“最后因为没有武器,没有钱没有证件,我们又被另一组蛇头控制。”

“在那里我们遇到了陈国才父子,这次转卖过程中,终于再一次找到机会,于是搏斗中引爆了手雷。”

“船沉了,蛇头们也逃走了,幸亏遇到了咱们自己人,最终获救。”

“我们受尽了折磨,王伟手臂,罗海鹏大腿,我的小腿都有枪伤,张勇额头有刀伤,陈国才父子可以作证。”

这就是兄弟们差不多的交代材料,当然其中还有很多非人的折磨。

剧情越悲情越好!

五位战士相互作证不予采取。

于是陈国才的证词,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乡长,官虽然不大,但是经常在百姓面前发表演讲的人。

口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他不仅也要摆脱自己和儿子,避免纠缠到了命案之中的烦恼。

也是真的要感谢救命之恩。

所以大红锦旗,巨大的感谢信,一溜的送到了组织,感谢他们拯救了一个乡镇干部,一个濒临的家庭。

就这样,杨东他们不仅快速审查通过了,还居然又被表扬,因为他们拯救陈国才一家人也是立功了。

皆大欢喜。

弹指一挥间。

源城的火车站,南方的冬天不会下雪,也不会出现零下十几度的寒冷。

有四个战友,走出了人来人往的出站口,常服上已经没有了徽章。

再也不像送新兵一样敲锣打鼓,归来时只有两个欢迎他们,那就是冷冷和清清。

“兄弟们,你们真的不用先回家吗?我家里可住不下这么多人啊。”

杨东开玩笑地说。

“嘿嘿,还有阿勇家啊,不是说好了一退伍就和老杨聚聚的吗?”

“而且,我们已早就决定了,以后就跟着你干,你赶也赶不走的。”

“是呀,回去又是一堆愁,家里保证七大姑八大姨等着说媒呢。”

“然后口袋里拍不响,所以还是等有了娶媳妇的钱再回去了。”

李强搭着王伟的肩膀,两人说相声似的,说的口吐白沫。

张勇四处打量着家乡,一股陌生感,才三年不见这些变化真大呀!

好多的高楼拔地而起,高耸的塔吊,巨大的广告牌,宽阔的马路。

来来往往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这一样样,一件件,均在告诉着人们,这就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

王伟拉着李强去小卖部买烟,杨东也看着家乡,心里一番感慨。

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告别1992迎来1993,好时代啊!

飞速发展的华夏自己正好赶上了!

自己本就有拉一把兄弟们的想法,如今他们自己愿意跟着来。

那么就一起创一番事业吧。

王伟和李强跟着阿勇走了,但分别时说好了,晚上来他家里吃饭。

背着行囊看到家门口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那是百感交集。

奶奶不知出来扔了什么垃圾。

她眯着眼睛瞅着他好一会,估计不敢确定,所以尝试着喊了一声。

“小东?”

杨东仰望着快黑乎乎的红砖一层楼,赶紧止住了遐想。

“奶奶,我回来了。”

一声呼唤,声音都在打颤。

“嗷,老头子,小东回来了。”奶奶嚎了一嗓子,已经扑了过来。

一家人团聚,几度落泪。

最终拿出了那块功勋章,才好不容易哄好了这两位老小孩。

“爷爷,咱家修房子吧,把楼修起来,然后成家立业。”

“到时你们俩就不能再出去干活了,以后我和心意赚钱养你们。”

“心意呢?回家了?”

爷爷不停点头,奶奶却说。

“小东啊,你究竟要娶谁先跟奶奶说清楚,心意这丫头不容易,可是那个李娜,人家家里可不一般啊。”

“啥?李娜是谁?”杨东吃惊地问。

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个李娜呀?

爷爷和奶奶对望一眼,觉得自家大孙子的表情不是装出来的。

于是爷爷开讲,奶奶一边修补漏洞,你一言我一语把事情说了一遍。

“哎哟我去。”杨东扶额。

“我想起来了,当时确实救了一个叫李娜的,你们说,她在我家住了一年多了?她,她还真是的,心意不会对我有什么想法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