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章 朝政(1 / 2)

加入书签

“古往今来,但凡能够称得上是英明的君王,都是杀伐果断雷厉风行。姐夫你还想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么,史书上会如何书写你。你想遗臭万年万世唾骂做一个昏君,还是想名垂千古为世人称颂做一个明君。姐夫,你自己去想吧。”

朱玉平的这番话,还一直萦绕在自己的耳边。所以赵桓才会在今日朝堂上,如此雷厉风行。

万俟卨,此人勾结康王赵构。与靖康元年,阴谋造反。

这一条,足以让万俟卨万劫不复。就在这垂拱大殿,皇帝赵桓下旨,即刻拖出去斩首。

大宋朝开朝以来,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这让所有的群臣,都噤若寒蝉。

一个皇帝,这么做就不怕失去民心么。不怕,此时的赵桓早已大权独揽。李邦彦和白时中都成了没有实权的宰相,唯独一个万修齐还是赵桓的人。

至于太上皇帝赵佶,早已在朝中没有了影响力。此时的赵佶浑浑噩噩垂垂老矣,已经命不久长了。不然,赵桓也不会急于动手把朝中两个威胁最大的王爷给处理掉。

首先就是三王爷赵楷,论才学和能力。赵楷其实都比皇帝赵桓要强得多。坦白说,如果让赵楷来做这个皇帝,可能会更好。

就是因为这家伙太过出色,对赵桓的威胁才最大。如今赵楷只剩下了一个王爷的虚衔,是没有什么实权对自己的威胁也就不复存在了。

至于康王赵构,一开始赵桓并没有把这个兄弟放在眼里。

是朱玉平极力劝谏,让人调查一下康王。于是,赵桓便命令皇城司的林大有着手调查此事。

皇城司不查则以,一查还真就查出问题来了。这个赵构平日里喜欢结交官员,实际上都是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而今朝中的官员经过了一轮大换血,几乎全都是皇帝自己人了。结党营私的现象,不复存在。

像是李邦彦白时中之流,他们都已经自顾不暇。

没多久,殿外侍卫走进来汇报:“启禀官家,逆臣万俟卨依然伏法。”

群臣们大骇,纷纷跪在了地上:“万岁、万岁。”

许多官员开始擦汗,这其中包括李邦彦和白时中他们。而康王赵构,则瘫软在地上瑟瑟发抖。

紧接着,赵桓又道:“康王赵构心怀不轨,朕本欲置其死罪。念在同为皇室血脉,今夺去康王官职贬为庶民,发配岭南之地。虽为庶民,扔可享亲王待遇。”

岭南之地,发配岭南是古代中国对犯罪者实施的一种严厉惩罚措施。这里多毒瘴,并不适合生存。

岭南地区在古代被视为边远、偏僻、落后的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岭南地区毒虫、瘴气、沼泽寄生虫等较多,对古人来说生存十分困难。

自南北朝流放制度形成后,各朝大都遵循在控制范围之内就边就远安置的原则,岭南远在千里之外,路途艰险,作为对犯官的惩罚。

岭南作为各朝统治范围的边缘地带,万山重叠,森林茂密,交通闭塞,环境恶劣,蚊蝇群舞,虫媒猖獗,瘴疠流行,因此朝廷将其视为“蛮荒”的“瘴疠之乡”。

对于被发配的犯人来说,由于长途跋涉、行动不便,以及恶劣的生活条件,许多人无法生存,最终客死他乡。

好在康王赵构虽然成了庶民,可仍旧是享有亲王的待遇。这算是赵桓,对他最大的宽仁了。

至于赵构到了岭南之后如何,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剩下的臣子,有的为官几十年。谁敢保证,自己没有做过对不起皇帝的事呢。

再看看眼前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群臣的心中充满了畏惧之心。

帝王的威严,在此时展露无疑。赵桓的心中更是感激万分,感激朱玉平的献策。

此时的赵桓,终于尝到了作为皇帝,那种九五至尊人人都畏惧你的感觉。

散朝后,百官们都沉默不语,没有了往常那种自在的感觉了。只有那些心中无愧的官员,才真正的自在。

林大有成了皇城司使,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

文德殿内,赵桓吩咐:“林大有,你说李邦彦和白时中,他二人结党营私?”

林大有点了点头:“据臣的调查,早在宣和年间,李相和白相就已经勾结。各地官员的奏章都得请示他二人,尤其是那些来京述职的武将,来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二人。”

赵桓怒不可遏:“朕知道此二人早有勾结,朕也一直在忍让。可他们竟然变本加厉,敢去勾结武将。”

皇帝最忌惮的,就是近臣结交武将。只是大宋朝的制度,重文轻武。武将在文官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

一个三品武将,对一个五品官员都得毕恭毕敬。武将的地位低下,使得宋军的战斗力拉胯。

林大有接着说道:“不过此二人近些年收敛了许多,二人倒也没有什么把柄。只是平日里和吏部尚书王时雍,兵部尚书孙傅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