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章 始作俑者!(1 / 2)

加入书签

根据庞奇的猜测,李霜点册录上的五个人名,除了曹怀兴之外,十三年前都是呼风唤雨的角色。

吴应雄当时身为右三司郎,掌管内阁三部,其权力有多大,不言而喻。

所谓的右三司,指的便是内阁六部中,兵、工、刑三部的最高长官,地位高于尚书。

按照大乾朝的百官架构,朝廷不设中书省,却分文武左右两位丞相。

文相为左,统管六部,乃文官之首。

武相为右,掌天下六城兵马,是为武官之最。

其中文相麾下的六部,又分左右三司郎中,辅助文相管理朝政。

左三司,节制户、礼、工三部。

右三司,则为兵、工、刑三部,

左右三司郎中,身为文相的副手,权力仍在各大尚书之上,最低官阶为正三品。

可见,当年吴应雄以右司郎的身份去包养李霜,何人敢与其争抢?

而当时的孙鹤,虽只是区区翰林院大学士,但胜在还有一个兼职,那便是太子太傅!

大乾轻文尚武,翰林院的地位并不高,原则上首席大学士也不过是正五品而已。

但有了太子太傅的头衔之后,孙鹤被破格定为四品,极受重用。

试想一下,身为储君的老师,未来皇帝倚重的左膀右臂,一出朝堂谁敢不敬?

唐敖,虽只是一个区区校尉。

但与文官不同,他是前线武将,可累积战功,正五品的官阶,却已有了食邑千户的待遇。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乃大乾狼军陇西所部的前锋掌兵校尉,手有兵权!

自古枪杆里出政权,有时候拳头岂非比道理和原则更有用?

唐敖手中有陇西前军五千将士为后盾,当年莫说只是包养一个李霜,就是把教坊司的头牌都弄到家里去,敢发声的人也并不多。

而且,当年大乾与景国正在交战,前线兵卒的权限正处于最顶峰的状态,没人敢得罪有兵权之人。

相比之下,唯有后来的御史中丞马冀当年最为弱势。

翰林院侍讲,官位的顶峰就是正六品。

但他兼任太子少傅,也就是太子老师的助教,储君的半个老师,影响力也不小。

另有隐晦的一点,马冀乃是孙鹤的得意门生,东宫的首席谋士。

以这四个人当时的背景实力,若是先后包养李霜,寻常官员想上其卧榻还真得好生掂量。

庞奇所说,李霜入教坊司三年,碰过她的人不超过五个,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徐安听了庞奇的推断后,沉思片刻,倒也隐约猜到了他为何断言能解释李霜杀夫的缘由。

但还未及回应,庞奇就接着抢先道:“李霜,虽只是李家旁系,但也算是名门之后。”

“曾经高高在上,前呼后拥的大小姐,一朝被贬,竟成了人尽可胯的轻贱女子,这落差感谁能忍受?”

“她心中必然怒恨难平!”

“曹怀兴等五人先后包养于他,虽说从某种层面上,是替他挡去了更多官员的轻贱和侮辱。但她的名节与清白,也是被这五人所毁掉的。”

“李霜脱离教坊司后,入梨园谋生,但并未忘却这段仇恨。因此,在与曹怀兴成亲之后,她便开始筹备自己的复仇计划!”

“而她的目标,就是当年那五个毁去其清誉的人!”

“徐大人,你此前的猜测没错!曹怀兴正是孙大夫的藏盒之人,吴应雄也是被栽赃陷害的。这幕后的始作俑者就是谁也不曾想到的曹夫人,李霜!”

徐安脸色一凝,反问道:“你的理由呢?”

庞奇道:“李霜的杀人动机已经非常明显,就是为了复仇,杀害当年包养过她,毁她清白之人。”

“但李霜只是一介女流,哪有如此之大的能耐杀得了台府满门,并栽赃吴应雄?”

“她确实没有,但她的同党有!”

“那你说说看,李霜及其同伙是如何复仇的?”

“李霜先以美色勾引曹怀兴,成为他的妾室,洗去风尘女的身份,伺机而动。曹怀兴是孙大夫的藏盒人,李霜在与之成亲十年间,已经摸透了他的底细,得知孙大夫的五个密盒的下落。她暗中指使同党,先挖出密盒,再放入吴应雄的罪证,企图借朝廷之手,先除掉最难啃,也是最有权势的一人。”

“按你这么说,御史案也是李霜搞出来的了?”

“难道不是吗?李霜隐忍十年之久,嫁给毁去自己清白的仇人,韬光养晦,就是为了一雪前耻!她纠集同党杀光御史台,就是为了向孙大夫和马冀报复。其心狠毒,居然连他们的家人都不放过”

“说得很有道理。但你似乎忘了一点!如果李霜是为了报复,那么为何唯独少了唐敖?如今,吴应雄被认定为御史案的主谋,身陷囹圄。曹怀兴被毒杀开膛,孙鹤和马冀被灭门,但唐敖却为何没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