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章 破局之人!(1 / 2)

加入书签

徐安露出一抹淡笑,却是笑而不语。

顿了片刻后,才幽然一叹道:“不能否认,见仁所言或许是目前为止,御史案最为接近现实,也是最有可能是事实的说法。”

“但却也不是很能经得起推敲,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如果此言属实,那么咱们这位陛下也未免过于简单了。陛下是谁?知子莫若父!”

“太子寻找替身假死,岂能骗得过陛下?恐怕非但骗不了陛下,就连太子妃都瞒不住吧?”

“这天下面容相似之人,不胜其数,但真正能以假乱真者,是不可能存在的。太子之死,先有太医认证,后经陛下和宗人府查验,哪来的替身能骗过这么多耳目?你当陛下和陛下身边的人都是吃泔水长大的吗?”

“陛下既然能颁布诏令,发布太子的死讯,便说明在他眼中太子已死,不可能存在替身!”

“其次,太子杀害恩师并屠灭整个台府的动机,不外乎是为了铲除异己,扳倒吴应雄这个权臣。直白了说,就是为了彻底夺权!陛下虽给了太子监国之权,但同时也对吴应雄委以重任,利用吴应雄来制衡太子!以至于,才有了两人的对立。”

“那么,太子假死之后,先骗过了陛下,让陛下认为他已病故,之后若再回来岂非就已犯欺君之罪?一个有了欺君之罪的太子,陛下还会重用吗?换言之,如果太子假死能瞒过陛下,那么他就彻底回不来了。”

“延伸开来,如果太子回不来,那他还夺什么权?而且,太子能瞒过陛下的几率为零!一个父亲,不可能连自己的儿子都认不出来!太子恐怕已经身死,死人是无法作案的!”

“最后一点,如果是太子作案,他只需针对吴应雄即可,不该将线索指向内阁六部!但纵观整个案件,主谋除了要覆灭台府和扳倒吴应雄之外,更有意图染指六部。”

“毫无疑问的一点,一旦新太子确立,御史案和右相舞弊案彻底终结之后,六部尚书和皇城司等各大主官,必会被陛下追究渎职之罪!毕竟台府是在他们眼皮底下被杀光的,于法度于情理,六部主官都有监管失察的责任!”

听此。

庞、杨二人都懵了,满脸斐然之色,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的样子。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徐sir这样的说法,也是可以成立的。

其一,太子假死,是无法骗过陛下的。

其二,即便太子能瞒过皇帝作案,并假死脱身,他也回不来了。

那么,既然回不来了,他又为何要制造这起大案?

无形间,好不容易锁定了两个嫌疑最大的“主谋”,但他们却都没有很合理的杀人动机,又似乎让一切重回了原点。

庞奇汗颜之色,脑中一团乱麻,狠狠咽了一口唾沫后,道:“那大人的意思是陛下和太子都没有作案的合理动机,这个案子是不会有结果了?右相一定要背上这个屠杀台府的黑锅了?”

徐安轻笑:“那倒未必!我们无法在嫌疑人身上找到充分的杀人动机,不代表嫌疑人就不是主谋!或许是我们一开始的切入点就错了,而主谋杀人犯案的动机一直都在,且极为明显,只是被我们忽略了而已!”

“所以,目前我们急需拨乱反正,找到那个破局之人,以明确主谋作案背后的准确动机!”

说着话,他忽然起身,转向了诏狱的方向。

杨宣深沉道:“大人口中所说的破局之人,指的是右相?”

“对!”

“理由呢?右相为何是那个破局之人?”

“呵呵,见仁啊,在我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不如你先自我解答另一个问题?”

“大人请说。”

“先太子萧尔康是未来的皇帝,那吴应雄就是个傻子吗?他为何敢公然与未来的皇帝打对台?难道单纯是因为政见不合?即便是政见不合,聪明人也不会犯此逆鳞吧?吴应雄不怕太子登基后,第一个就收拾他吗?是什么让这位权臣敢公然与太子作对?”

对于这个问题,杨宣并没有思考多久,就回道:“不难想到!吴相的后台是陛下,是陛下授意他这么做的。要不然,吴相怎敢公然与太子不和?”

徐安正色道:“正是如此!陛下虽立了太子,但他仍健在,是不可能完全对太子放手的!朝堂需要平衡,不能让太子监国之后,就他一家独大,更不能让这位太子爷掌管权位之时太过顺利!”

“加上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不论到了何时,都会觉得自己儿子的火候还不足,仍需历练!吴应雄,就是陛下为太子准备的磨炼对象!两人的对立,是陛下安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验太子,让太子迅速成长。”

“等到某一天,太子能在吴应雄这个权臣手下应付自如时,也就说明他有能力掌管天下了。为父者,用心良苦啊!这才是吴应雄胆敢与太子对立的真正缘由,背后乃是陛下的安排!”

“那么,为何说吴应雄就是破局之人,你也应该明白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