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七章 新兴产业(2 / 3)

加入书签

后失去弹性,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地区或者季节,橡胶制品将有很大几率失去效用。

另外,经过溶剂溶解过的生橡胶,一旦遇到炎热天气,也很容易分解从而使其失去应有的效用。

这两个问题在无形中大大阻碍了橡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泰平十六年1720年,橡胶硫化的方法被发明出来,一举克服了生橡胶的上述缺点,从而使胶料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腐蚀等等诸多优良性能,将这种材料物质推向更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彻底消除了各种障碍。

随着齐国“工业革命”向各个领域的纵深处不断推进,橡胶工业发展的脚步亦愈来愈快,科技的进步赋予了橡胶更加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大量的橡胶工业品相继面世。

橡胶不仅应用于诸多民用生产领域,军事上每一个马车轮胎、水管、图章、阀门、皮塞和线路系统等,也都离不开橡胶原料,成为齐国工业发展继煤炭、铁矿石后,最为重要的工业原料。

曾有一名化学家还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又使得该产品在文化教育行业中大受欢迎,避免了小学生将作业本涂抹成一团又一团非常难看的“天书”。

从橡胶种植,到炼化生胶、生产加工,再至橡胶贸易,以及最后的橡胶制品的生产制造,齐国历数十年,已经形成完整的橡胶产业链,并牢牢地把控了全球橡胶生产的技术垄断优势和贸易垄断优势。

粗略估算,全世界橡胶产业规模已达八千万元以上,并且以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不断递增,而齐国就独占了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产值。

说来也是唏嘘不已,葡属巴西在经营了两百多年时间,也跟英属北美殖民领地一样,仅开发和建设了沿海狭长一带,并未太过深入内陆。

而随着橡胶工业的兴起,位于巴西内陆的雨林地区顿时成为葡萄牙人的投资殖民热点,如同淘金一般,一波又一波探险队深入亚马逊雨林,寻找并砍伐橡胶树——葡萄牙人并不清楚齐国人是如何采集生胶,而直接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像砍伐巴西红木一样,将橡胶树放倒,然后割开树皮,收集橡胶液。

随着工业大规模生产对橡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威远岛、南洋诸岛,以及马来半岛,开办起一座又一座橡胶种植园,催生了一波南洋开发浪潮。

近数十年来,除了橡胶产业的兴起,可可、油棕、咖啡等新兴产业也相继进入爆发期,()

带动了一波新的消费热潮。

当年,西班牙人对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可可饮品进行了改良,在可可饮品中放了糖,还加入肉桂和麝香等调味,制作出了称为巧克力的热饮,并很快风靡于欧洲上层社会。

在机器研磨发明之前,可可只能靠手工研磨加工,既费时费力,同时产量也不高,虽然在欧洲十分盛行,但一直是一种只有富人才能消费得起的高档饮品。

而齐国在南洋地区大规模移栽可可,并对其进行工业化加工后,使得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同时成本也相应降低。

随着将巧克力由液体转化为固体的技术突破,人类开始了“吃”巧克力的时代。加上种植园的规模种植、工业化加工,以及糖的价格不断下跌,在很短时间内,巧克力便开始在齐国走向大众化。

在齐国的军队中,巧克力也成为继卷烟、糖、罐头之后的必备军需品。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可可饮品和巧克力也是齐国男子“把妹泡妞”的重要工具。

玉娘来齐国后,第一次吃巧克力时的感觉并不好。明明是一种甜食,尝起来却有苦涩的味道,这让她吃的时候很不习惯,几乎是捏着鼻子强自吞咽入腹。

但是后来发现,经由苦涩对比后的甘甜,比起一般的甜,似乎回味更加悠长,也更为甜美。

就跟她在练习舞台表演一样,练习越辛苦,演出成功后会越开心。

及至后来,她竟然变得很喜欢吃巧克力,时常在表演结束后,或者与戏班里的姐妹,或者受柯家少年邀请,逛街游玩时,买些巧克力慰劳自己一天辛苦的表演。

在齐国的近一年时间,是她一生中体验新鲜事物和品尝新的美食最多的时刻。

乘坐钢铁巨轮,跨越万里海波,感受风驰电掣的火车旅行,还见过能飞上天的“大气球”,领略过像漠北大草原一样的风光,惊叹于无穷无尽的牛羊。

喝过苦涩而醇香的咖啡,品尝过欧洲风味的雪糕,吃过来自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味,也品鉴过不同口味的奶酪和巧克力。

齐国人总能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物什,发明出让人感叹的精巧工具,更是能弄出世上未曾有过的稀罕东西。

齐国人所享受的物质生活,其丰裕程度会让任何一个到访者都会感到万分的吃惊。

在大秦,还有许多地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日为生存而殚精竭虑。

而齐国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而且还吃得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