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章 大将军府这是要变天啊(1 / 2)

加入书签

顺天府尹宫大人疑惑得很,这大将军府是流年不利吗?最近可真够家宅不宁的,事情出了一桩又一桩,好不容易将人命案推给了大理寺,已结案的案子却突然翻供,正将二房夫人带到衙门严苛审查着呢,三房夫妻俩又跑来衙门闹起了和离,和离事小,但事关上万两的银钱,这么大的金额,他能不谨慎吗?一边是大将军府楚三爷,一边是江南富商赵大爷,左右难逢源,难啊!

宫大人找了机会见了大将军一面,明里暗里询问了他意思,大将军态度随和,对他道了一声“一切秉公就好”,宫大人悬着的心立刻就放下了,不再纠结,跑回衙门公正断案。

最近他不断听他那个不孝子宫老三念叨,说大将军府大房与楚家老夫人为首的二三房不对付,大将军事忙,不日之后又要重返边关,日后遇到什么事,顺天府衙门还是要对大房多多相助。

想到大将军并非老夫人亲生子,宫大人的心中一下子就了然了。

高门世家后宅那些事,他这个官场老油条见得多了。楚家的事,不必他多冥思苦想,就能想个透透彻彻。

老三从不开口主动和他说朝中权势后宅家事,如今他刻意提及,一定是要他注意着什么,联想到老三背后那人,宫大人不得不重视起来。

既然那人可以要借老三的口对他提点,那他便知道如何做了。

在赵宵将楚凌告到顺天府的当日,顺天府尹宫大人根据双方证词,做出了公平公正的判决。

要求楚凌返还赵氏对其一切贴补,一共是四万六千七百两,双方闹到这一步,和离已成定局,双方当场签订了和离书,并在衙门记录在册,楚家三房的官司,可算是尽快得到了了结。

楚凌在面对他的判决时,虽然很是不愿,但在他提出他可呈出反对证据时,却无话可说。

四万六千两白银啊,这江南赵家的家底可真是丰厚,赵氏与楚三爷成亲不过十来年,就贴补了这么多银两,简直可以够一座小城一年的开销了,如此想想,赵家的财富,也许真的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

楚三爷,你可真是眼瞎心盲了,亲手将金山银山给沉进水底,这是把一辈子的福气给扔了啊。

就为了生儿子搞出这么多事,有意思吗?殊不知他家里那几个儿子多让人头疼,都说多子多福,以他之见,是多子多烦。

好,解决完三房的事,就该专心处理二房白氏了。

说起来,二房的事,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有了吴账房,王采办,以及相关人员的证词,足以证明白氏挪用采办银,指使手下王采办想方设法侵吞采办银,他本想秉公对白氏做出判决,关她个年的,但大理寺却传了话,说白氏极有可能参与到了小厮柴房被害的案件当中,一旦证据确凿,对白氏可数罪并罚,能省下很多麻烦事。

听到这个消息时,宫大人的心头不禁冒出冷汗。

这楚二夫人可真够大胆的,平日私吞些钱财还不够,竟敢沾上人命官司,这是怎样一个蛇蝎妇人。

二三房接连出事,大将军府这是要变天啊!

不知那楚家老夫人可还承受得住?

楚老夫人自然是承受不起了。

自打楚凌不给她明确的保证,抛下她去面对赵氏兄长赵宵的挑衅,她的心就一直悬在嗓子眼,直到她在晚饭前,从婢女口中得知楚凌与赵氏和离的消息,她的心终于跳出了嗓子眼,两眼一抹黑,晕厥了过去,好在大房将庆平帝赏赐的千年人参熬成药喂了她,她的一条命才得以保住。

老夫人现在可不能死,如今大房与老夫人没有分家,倘若现在撒手人寰,楚凛还得丁忧守孝,仕途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一颗千年人参算什么,只要能吊着老夫人命在,楚凛恨不得可以亲自驾马到长白山给老夫人挖万年人参去。

成亲时十里红妆,如今赵氏离开大将军府,亦是来了十抬轿子,十抬板车,皆用来拉运赵氏丰厚的嫁妆。

府门前,赵氏泪眼婆娑,与萧涓涓、楚南絮母女俩告别。

在大将军府生活了十几年,有勾心,有斗角,面对大嫂萧涓涓,她虽曾有意拉拢,但因着大嫂人淡如菊、与世无争的性子,她明里暗里常常吃一鼻子灰。

要说她对大房没有怨气,那是假的,曾经的她,想要的是热情似火的支持,面对大房给她的冷遇,她心中不免生出龃龉,甚至后来楚南絮初初回府时,她也因楚南絮不甚清净的性子,而心生嗤然。

然而,她一直都错了。在大将军府,真正真心对待她的,只有大房的母女俩。

楚南絮对赵氏的称呼都改了。

“赵夫人,不必回头看,勇敢往前走,将来有一日,你一定会庆幸今日所做的决定。”

楚南絮说得没错,若楚凌背地里干的那些事被抖漏出来,楚凌何止被人骂背德养外室,到时候他不仅身陷囹圄,而且还会身败名裂,到那时,赵氏会因为有这样的夫君,而被千夫所指,处境会比现在艰难得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