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章 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崇祯太惨(1 / 2)

加入书签

嗡!

大明。

应天府内。

朱元璋直接傻眼了。

他豁然站直身子,一股恐怖的气息骤然间奔涌而出。

“若是有这番薯和玉米,咱的大明不一定灭亡?”

朱元璋眼神震动,看向天幕带着渴望。

这一番话,太重了。

朱元璋原本觉得,这番薯和玉米再猛,那也比不上杂交水稻,那别说让他疯狂了!

但天幕却直接将这两者,跟大明的灭亡挂钩了。

这就让朱元璋无法淡定下来了。

为了后世大明,他老朱可谓是操碎了心,他从大明建国,就开始给后世子孙制定一些国策,好来稳固大明的统治。

诸如大明的户籍政策,

比如铁匠的儿子一辈子只能当一个铁匠,农民的儿子,那就一辈子只能种田,不得越级从事其他行业,否则就要坐牢!

还有大明的赡养亲王的政策。

他可是操碎了心。

但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后世帝王,太过荒唐,所以他这个老祖宗就开始大量的颁布国策,希望后世皇帝效仿,大明也能万世永存。

因此在天幕这句话说出的一瞬间,他就兴奋了起来。

如果他能搞到这番薯和玉米,那完全可以规避大明以后的灭亡,甚至让大明变的更强大!

“这番薯和玉米,到底是何物?”

“竟让天幕,直接说跟大明的灭亡相关?”

朱元璋眸子振奋,自言自语的道。

“若真的跟大明灭亡有关,那咱只怕要打开禁海令了啊!”

此话一出,朱标无比震惊。

洪武三年,朱元璋就颁布了一项政策,那便是禁海令,严禁百姓出海贸易。

当然,大明官方的船,却是可以出海贸易的。

因为在朱元璋的心中,粮食乃是一切之根本,商人则只会从中赚取利益,这禁海令一开,商人必定大量出海,到时候掠夺无尽财富!

在大明,商人的地位也很低,不光是住宅,还有身上所穿的衣服,都大为讲究!

士农工商,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因此,朱元璋能说出废除禁海令这种话,这让朱标如何不震惊。

与此同时。

应天府。

朱棣也抬头惊愕的看向天幕。

“什么?这番薯和玉米,竟然和朕大明的灭亡相关?”

“这难道是堪比杂交水稻一般的神物?”

朱棣收起了小觑之心,一双眸子闪烁,显然心底已经掀起了滔天海浪!

崇祯十七年。

崇祯跪在大殿,他也一脸的不敢置信,“这拯救大明江山的神物,竟然就在朕的身边?”

崇祯满脸动容,他可没有记错,天幕先前所说的便是番薯和玉米早就传到了大明。

只是历代的大明帝王,并不重视,故此大明灭亡之后,便宜了大清。

换而言之,这能拯救整个大明的神物,现在就在他朱由检的身边!

“找!”

“传旨!”

“全国范围内,必须要找到这叫玉米和番薯的东西!”

崇祯激动了,立刻下达了旨意。

此刻,不光大明帝王震惊无比,其他帝王也满脸好奇。

这两物,竟能影响到国家的灭亡!

他们第一时间便想到了产量,在古代,能影响到王朝灭亡,那就唯有粮食的产量!

这也让他们坐直了身子,面带严肃。

这时,天幕的声音响起。

【大明末期,其实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些问题,或多或少跟朱元璋有点关系,一些国策,那堪称祸害大明后世子孙,但这里咱们就姑且不说,就只说说明末的一条问题!】

【那就是遇到了千年难得一遇的小冰河时期!】

【崇祯上位十七年,年年天灾!】

【大明崇祯九年,“北方大旱,南方大水,飞蝗遍地,多地大饥!”】

【大明崇祯十一年,自淮而北至江南,沿途树皮都被啃完了!】

【大明崇祯十三年,全国又是大旱,并且这一年更狠,还遇上了大蝗灾,史书只有一句话形容,饿殍遍地,人相食!】

【大明崇祯十六年,全国爆发大疫,南北上千里,北到塞外,南过黄河,十室九空!】

【这就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小冰河时期的威力,所以,虽然大明在崇祯的手上灭亡,但这也并不只是崇祯的过错!】

此话一出。

众人全都瞪大眼睛。

大秦。

始皇一脸诧异,“这大明,如此之惨,几乎年年天灾,这能不灭亡吗?”

大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