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章 张居正的改变,左右逢源,等待机会(1 / 2)

加入书签

此言一出。

朱元璋脑海之中就像是一道惊雷,骤然劈下。

朱元璋的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他所废掉了丞相制度,之后皇帝搞出来的内阁制度,权利甚至比丞相还要大?

朱元璋脸色变幻。

“这怎么可能!”

一旁,朱标也是觉得太有道理,他忍不住的对朱元璋道。

“父皇,天幕此言言之有理,这天下,若不适当的放权,恐怕帝王再勤政也吃不消!”

“父皇和儿臣这般勤奋,却一天之中,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朝政,这就更别说后世的不肖子孙!”

“一个偌大的王朝,又怎么可能个个都如父皇一般雄才伟略,不贪图享受?”

此话一出。

朱元璋一句话说不出来。

但他不得不说,朱标的这一番话是对的。

他老朱都有些吃不消。

若是后世有了其他不肖子孙,这该如何是好?

那些不肖子孙,会这般勤政吗?

【因为大明特殊的内阁制度,所以这就造成一个现象,那就是当皇帝乃是朱棣这种明君,内阁制度就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整个朝代,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但若是昏君,一旦昏官掌权,那就会祸乱朝政!】

【大明嘉靖时期,也是如此,因为嘉靖皇帝痴迷修仙,所以这一时期,朝中被严嵩父子把控,这严嵩可是一等一的奸臣!】

【他为首辅,他的儿子严世蕃也是昏庸至极,更是一等一的败类,大明朝政乌烟瘴气!】

【张居正看到了这一点,但他人言微轻,只能静静的等待机会。】

【他被提拔为翰林院编修,这个职位,只是个七品小官,张居正开始考查地方民情,受到顶头上司清流之首的徐阶赏识!】

【但徐阶这一时期面对严嵩父子,那也是退避三舍,但张居正却觉得他必须指出大明的弊端!】

【于是他撰写了一本《论时政疏》,这一封奏折几乎是抵着嘉靖皇帝骂。】

【他的言辞激烈,指出大明必须要抑制藩王,整顿朝政,还有吏治,修缮整个边防军备,否则照此下去,大明必定走向灭亡!】

【而这一切的错,都是皇帝!】

【事实证明,张居正指出的问题是对的,但这一份奏折,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半点消息。】

【这让张居正十分失望,但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知道,当今皇帝沉迷于修仙,只怕不想改革!】

【这一次过后,张居正直到嘉靖皇帝死亡之前,一封奏折也没有上。】

大明。

洪武年间。

朱元璋直接绷不住了。

他一脸震惊道,“什么?”

“咱这后世子孙沉迷于修仙?”

“嘉靖这个小王八犊子,居然沉浸于这个?”

朱元璋差点想一口老血喷出来。

他有些崩不住了。

这个消息,真的就如同雷霆一般,令他整个人都傻眼了。

大秦。

嬴政也嘴角一抽。

天幕的诞生也令他看明白了。

这所谓的长生,全是虚假之言,世上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药,人的生老病死,乃是一种自然规律。

结果这嘉靖皇帝居然走了他的老路。

大明。

嘉靖时期。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嘉靖皇帝发出一声怒吼。

他的声音响起。

这一句话,便否定了他的全部。

这自然就让嘉靖皇帝难以接受。

同时,天幕继续的道。

【嘉靖三十三年,朝中越发黑暗,嘉靖皇帝越发不管朝政,痴迷修仙,只顾所谓的平衡之术,相反,严嵩父子手握皇权。】

【这就让张居正十分失望,于是他因病回到故乡!】

【这三年的时间,张居正开始游山玩水,不去想那朝中的勾心斗角。】

【但能上一封指着嘉靖皇帝鼻子骂的人,他的血,又怎么可能会凉呢?】

【并且不在官场,深入故乡,他越发看到了大明土地兼并的严重,看到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藩王嘴脸,看到了无数百姓饱受苦难。】

【大明的问题,再次深入他的心中,无数个夜里,张居正对着天空,寝食难安。】

【他觉得,他来到这个世界,应该做些什么,也必须做一些什么。】

【他决定回朝!】

【此刻,严嵩父子嚣张不了多久了,徐阶苟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他联合嘉靖皇帝身边的道士,对严嵩发起了最后一击,伴随着徐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