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四章 五行失衡,当铸天梯(1 / 4)

加入书签

扶摇山上吃饭的地方叫五脏庙,匾额上这三个字的笔触,颇有几分诙谐。
入夜之后,这里灯火通明。
不仅仅是睡醒了的苏寒山他们,还有总舵里的很多人,都是这个时候来吃饭、打饭。
大堂里热闹的像是临安城最繁华的客栈,热气腾腾,香气腾腾。
菜色都像是家常菜,过水拌好的几样时令蔬瓜,炖的鸡汤、小葱蛋花汤、腊肉竹笋汤,水煮蚕豆,辣椒肉片,卤肉,酱肉,红烧鸭子。
看起来做法非常简单,但是真正吃到嘴里,滋味都恰到好处,肉香浓郁,辣香爽口,清汤开胃,瓜片解腻。
苏寒山最爱那甜口的酱肉,拿了好几份,吃得很是开怀。
他们几个饭量都大,就算是养生惯了,不愿暴饮暴食的张叔微,因为一路上奔波劳累,如今终于安稳下来,也多吃了一些。
不过最后还是张叔微最先吃饱,出来走动。
院子外面没有灯火,但月光很亮,照得竹影清晰,落于地面。
张叔微走动了两圈,看到李秋眠正在远处凉亭里面,听几个人汇报什么事情。
他没有靠近过去,等那些人散开了,才往那边走去。
“飞来峰西方要道的事情还没有办好?”
“那边早就安排妥当了。”
李秋眠神色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郁色,面对这个问题,却唇角微勾,笑道,“要是连这么一件事,我都需要大半天才能够谋算出来,这些年,我们怎么办得好扶摇山的事业?”
张叔微奇道:“你派谁去办的?”
扶摇山的八大客卿大名鼎鼎,四大弟子也声名鹊起。
但八大客卿有他们自己的事业,四大弟子显然也还没到独当一面的程度。
比起旷古堂那边,总坛内五堂,外事十三堂,天下各处分堂的堂主、香主之赫赫威名,显得好像扶摇山的人才很匮乏的样子。
但是,如果有人仔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扶摇山的势力,这些年的增长速度,其实还在旷古堂之上。
只是扶摇山的人,并不都属于武林中人,而是分散在各行各业里面,让那些真正武功高强又能办事的骨干,也得以和光同尘。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真正善于办事的领导者,不但能够团结一大批人才在身边,还能够让这些人才平时搭配得天衣无缝。
以至于使人看不出来那是多个人在行动,反而像是只有一个领袖,在以七头八臂,推动着方方面面的事业,奋勇猛进。
李秋眠说了几个名字,张叔微居然全未听过。
“他们几个论武功,未必比得过朝阳,也就是跟旷古堂外十三堂堂主差不多的水准,但在临安周边多年经营的人脉,一旦同步发动,足以定下此事成败。”
李秋眠喝了口茶,说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苏寒山让那边的旷古堂羽翼遭受了猝不及防的重创,否则的话,我们很难寻到一个下手的契机。”
张叔微坐到他对面,很不见外的自己倒了杯茶,也不多问什么,就坐那儿陪他喝茶。
片刻之后,李秋眠叹了口气。
“我千方百计寻你出来,但既不急着让你见我娘,也不让伱给我把脉,你心里应该也有些猜测了。”
李秋眠很平淡似的说道,“其实是孟元帅的身体出了问题,三年前,他已经有所预感,跟我聊过,三年来,似乎病情不断加重。”
“但是边境事忙,他分不开身,我暗中派去的名医又诊断不出什么来,最近他要回京跟皇帝探讨一件大事,正好有机会回来给你看看,好好调养。”
张叔微捏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脸色复杂。
但还没等他搭话,李秋眠已经自顾自的说了下去。
“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愁人,但在没有诊方前,关于他病重的消息已经流传出去,这点却更愁人。”
“刚才他们过来,就是跟我说,这个消息已经从宫里泄露出去了。”
李秋眠说罢,一口将茶水喝干,连茶叶都在嘴里慢慢嚼着,脸色晦暗不明。
他寻请各方名医的时候,搞了这么多故布疑阵的手段,费了这么大功夫,终于把张叔微成功请了过来,还保住了这条必然会引发动荡的消息。
结果转头就发现,这消息已经从另一边暴露,呵!呵!
张叔微稍一思索,都觉得替他生气,道:“我听说了皇帝这几年的风评,只是,怎么连这种大事上,他都能这样疏漏了?”
皇帝并不是无智之人,如果他拿出当年从史弥远手上夺权的机敏才智,加上他身边的董宋臣等人辅佐,消息绝难泄露出来。
“呵,我希望他只是沉迷在享乐中,能力倒退了,才这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只怕他已经无意识的对孟元帅生出疑忌,才在这些事情上,这么不谨慎。”
李秋眠沉声说道,“这两年我真想找个机会,给他喂点需要定期解毒的毒药,把他控制起来。”
“范丞相还跟我说起,他上半年因亲子夭折,执意要立那个幼时生过脑疾、智力反应明显低于常人的侄子为太子,无论范丞相如何劝阻,都不肯再从民间宗室中挑选有才干的养子。”
张叔微听到这事,也明显被噎了一下,默默的喝掉了大半杯茶,末了说道:“我有很多这样的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