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新年(3 / 3)

加入书签

于吃了三个多月母乳的唐心来说,这看似简单无味的小米粥鸡蛋黄也让她吃的津津有味,非常满足。喂了大概一个碗底的米汤和不到四分之一个鸡蛋黄,唐妈不给唐心喂了,第一次加辅食还是少加点,循序渐进为好。

守岁也是新年的传统,按传统习惯,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为自由娱乐时间,谓之“守岁”。年长的人是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现在新社没有结神的风俗,但是守岁和拜年的风俗还是有的,所以唐家人聚在一起开始守岁。为了守岁,除夕之夜必须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一般多聚在一起打麻将牌。唐家长辈正好凑成一桌,唐心睡着后长辈们便聚在一起打起了麻将。小孩子们在大堂哥的带领下开始点灯笼、放鞭炮。

差不多半夜的时候,有的饿了就吃一些糕点垫吧一下,年纪小的孩子们熬不住了,让大堂哥带回房间睡觉了。唐家的大人们开始准备包饺子了。

老例,饺子是不在年三十吃的,而是在初一。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素馅寓意全家一年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唐家的饺子准备的是最普通的大白菜馅的,因为现在家里有条件了,便不再只是素馅的而是加了肉馅的。家里人不多,大家一起动手,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乐乐呵呵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一早,孩子们便被叫起来,排队依次给唐家老太太、唐家大嫂、唐爸、唐妈拜年,长辈们都不吝啬,给拜年的小辈都发了红包,甚至没来得及赶回来的唐家二哥也拜托唐老太太给孩子们发了红包。虽然不多,但也是个美好的祝愿。就连唐家大嫂和唐爸、唐妈也都收到了唐老太太的红包。我们糖宝最小,收到了最多的红包,因为几个哥哥不知道是不是约好了,每个人都从自己收到的红包里拿了一个给糖宝,祝福糖宝健健康康的长大。唐心对于哥哥们的爱护很是感激,咿咿呀呀的跟他们道谢。

大年初一,吃完饺子后,唐爸就带着家里的男孩子们去大院里的叔叔伯伯们家拜年去了,而唐老太太和两个儿媳则在家接待前来拜年的友人,绝大部分是唐老爷子和唐家大哥的同僚和属下,也有唐老太太的朋友。人们纷纷外出拜年。亲友相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发财”、“新喜、新喜”等等。听说京市的老百姓在大年初一有个传统,吃完饺子后,便涌向雍和宫、白云观、红螺寺、潭柘寺等庙宇、宫殿上香、祈福。唐妈和唐家嫂听了很是向往,可家里人太少了,不能留唐老太太一个人在家忙活,年前便给小张他们放了假,让他们好好休息几天,等年后再来。热热闹闹的大年初一就这么过去了。

按照京市的传统正月初二早上要吃面条,而且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最好是要吃炸酱面,唐家大嫂于是便和邻居学了炸酱面的做法,一早就做给家里人吃。按照传统要祭财神,这一天老京市人正午要吃“元宝汤”按照习俗这天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一大早人们就拜祭财神像,很多人到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烧香祭拜。人们烧香后,还带纸糊的元宝回家,用布或红纸包好放在床下,祈望发财。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这一天,还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会被自己娘家兄弟连同孩子一起接回娘家,省亲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双数的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这天一早,陈家舅舅很早就开车来接糖宝一家回陈家省亲去了。由于唐家大嫂娘家远在老家,无法省亲,再加上唐家大嫂对祭财神的活动很感兴趣,便决定带着孩子们去凑凑热闹。唐老太太人老了喜欢清静,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她在家里正好可以消停消停。众人说好,晚上早点回家一起吃晚饭,便各自散开了。

喜欢穿书,重生50成团宠50成团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