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各方反应(1 / 2)

加入书签

南京城,一座宏伟壮阔的建筑群中,一座宽广的大殿--太和殿内。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扫视底下众人,不怒自威,众人皆不敢与其直视。

此刻的朱元璋虽然看上去垂垂老矣,不过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够洞察人心,透露出他的帝皇气息。

经历了胡惟庸案,空印案,蓝玉案的洗礼,整个朝廷官员无不恐惧朱元璋的手段,每天担惊受怕,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朱元璋盯上了。

“陛下,据大宁镇传来的消息,宁王朱权以损失我方将士一百余人的情况下,全歼北元骑兵三万余人,此乃我大明之福,此乃陛下之福”

“恭喜陛下,宁王殿下深得陛下当年之勇,有此战绩,何愁我大明不兴,北元蛮人不灭啊?”

底下的一位官员出来对朱元璋说道。

此人是著名的文臣,三杨之一的杨荣。

“哦?权儿竟然如此英勇,仅仅一百余人伤亡的情况下剿灭三万余北元骑兵,好好好”

“权儿不输我大明名将徐达、常遇春等人啊,哈哈哈”

朱元璋确实很高兴,自己儿子有如此本事,以后自己归去了,也不用担心北元进攻大明无人可战了。

至少,如今的燕王朱棣和朱权两兄弟就有名将之姿,他相信,终有一天,他的后代会打服这群人。

其实,朱元璋早就知道了此消息,激动的一天晚上都没睡,好久没有如此战绩了,朱元璋也想重创北元蛮人这群让他讨厌的前元余孽。

如果能彻底消灭他们更好,此后再也不用担心大明北方的战事了,北方可定,但是太难了,朱元璋没少派人剿灭他们,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他们的机动性太高了,战场也大,明军确实不好施展拳脚。

从中国历史上看去,汉人建立的朝代大部分都和草原有着复杂多变的关系。

汉朝时期,经常被匈奴袭扰,汉武帝就曾多次派兵北征匈奴,以此维护边疆和国家安全。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也和突厥多次发生战争,不过有和平时期,也有战争时期。

宋朝时期,也是和草原部落多次发生斗争。

时间来到明朝,由于明朝的建立是推翻游牧草原民族的政权而来的,故而明朝和草原部落是有着灭国之仇的。

朱元璋的锦衣卫范围遍布全国,对于朱权的胜仗这件事朱元璋昨日晚上已知晓。

北方的北元政权一直像一根刺一样深深地扎进了朱元璋的心里,他害怕自己死后自己建立的大明朝又被草原部落夺去。

没想到才帮朱权订好了婚,朱权就给他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

于是,他想在众人面前好好表扬朱权,于是偷偷让杨荣提起此事,也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有所成就的自豪。

“什么?全歼三万余北元骑兵?伤亡仅仅一百余人,怎么可能?”

一位官员听到此消息,眼中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宁王殿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如此实力,实乃大明之福,陛下之福啊”

另一位官员满脸震惊地说道。

朱元璋看着底下众人面面相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疑惑,感觉很满意。

“咱决定赐宁王朱权白银一千两,粮食十万石”

朱元璋时期,白银的购买了可是很高的,一两白银相当于如今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当时的一石粮食大约是100斤,十万石就是一千万斤粮食了,还是很多的。

“恭喜陛下”

见朱元璋如此高兴,众人都只得恭贺朱元璋。

笑话,谁敢反驳,且不说朱权那种功绩这些奖励也还匹配,就算太多了又能如何?

朱元璋不来找你麻烦就不错了。

朱元璋对自己儿子还是比较好的,徐达大胜归来都只是奖励了白银五百两,文币五十表里而已。

在这座宫殿的某一处地方,皇太孙朱允炆正坐于书桌前,上朝前朱元璋来到这里跟他说了朱权的这件事。

此刻朱允炆有些头疼,本来自己即位后对付一个燕王朱棣已经够难了,现在又蹦出个宁王朱权。

当朱允炆的皇太孙位置稳定后,他就考虑过众多藩王的问题,最终决定自己即位后要削藩。

因为自己若是即位,众位叔叔的威胁太大了,自己的底蕴还太弱小,不足于跟他们对抗,他要先削弱对方的力量。

朱允炆此刻也是震惊于朱权的实力,他听说过朱权的军事实力有名将之姿,但是在他看来是为了吸引朱元璋注意罢了。

不过朱权全歼三万北元骑兵这件事可做不了假,一查就很容易查出来的。

朱允炆没想到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叔叔真有如此才能,当即将朱权的危险程度提到了燕王朱棣的高度。

当即决定,即位后立即开始削藩,就从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