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顾客蜂拥(1 / 2)

加入书签

许氏和袁瑾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一会儿看主屋,一会儿看灶房,激动得语无伦次。

“这里可以养猪,灶房还有柴,屋里还有妆台案桌,连纸笔都有”

“这里就是我们住的地方。”袁书站在院子里,环视周围,还挺满意。

许氏和袁瑾皆是一震,娘俩站在檐坎上,呆了许久,袁瑾先眼眶一红,哽咽,“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有家了。”

许氏也忍不住眼眶湿润,被丈夫一家赶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段时间忙碌,她也没工夫伤心难过,眼下才记起当时有多委屈难受。

许氏拉着二女儿,来到三女儿面前,将两个孩子紧紧抱住,哭声里满是坚强。

“没了袁家,咱娘仨也能把日子过好,咱们女人不比男人差,也不是离了男人就活不了。”

袁瑾想到被最亲的人无情抛弃,被骂是赔钱货,就放声大哭,握着拳发誓,“我一定要挣二百两,两千两,两万两,我要让他们知道,女儿不是赔钱货。”

袁书看天色已经将亮,不得不打断娘俩抒情。

“大家先回去准备,半个时辰后,各家出两名代表,跟我去摆摊。大家不用着急,房子都会有,这座草屋五两银子,我保证,一个月内,你们所有人都有钱买房。”

羡慕到心痒的难民们,立马欢呼起来。

“袁姑娘真厉害,连房子都能一夜之间变出来,我上辈子肯定积善行德,所以这辈子才能遇到真正的神仙。”

“那这辈子也得积善行德,下辈子才能再遇到神仙。”

难民们回到各自地盘,做凉糕的熬红糖汁的收拾东西的,忙碌得很。

半个时辰后,李高五人带着各自区域代表,又背又提,聚集在袁书家门口。

袁书三娘母也背着不少东西,推门出来,袁书走在前面带路。

沿着石板路往城门方向走,不到五分钟就看到一道竹墙横在前面。每根竹之间留了一米宽的距离,穿过去完全不碍事。

袁书带头走进集市,然后拿出竹名牌,在每张桌子上放一个。

她也不是随便放,都是按区域分,比如五谷类的摆在一起,油类摆在一起,调味摆在一起,这样分区,也方便顾客选购。

许氏和袁瑾则负责带大家对号入座,毕竟识字的人屈指可数。

难民们看着这奇特的地方,惊得眼睛都忘了眨。

“这里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这些竹子长得也太整齐了。”

“这么多桌子,这得值不少钱吧,放在这里不怕被人偷吗?”

难民们叽喳议论个不停,陆续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再把要卖的东西往桌上一摆,立马就有模有样了。

袁书把一个写着“平价集市”的竹牌挂在入口处,虽然不起眼,但来日方长,以后平价集市肯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许氏和袁瑾也把自家要卖的东西摆出来。

她们卖的是花椒粉,这东西贵,批发价都要十文钱一斤,五十斤就要五钱,难民们手里统共也就一两银子,谁也不愿意花这么大的成本,所以都不选。

但花椒粉分量轻,五十斤其实有一大包,而且基本都是按“两”来买,也不知道这五十斤要卖多久。

许氏心里担心,嘴上却和袁瑾开心地算着这一批货能挣多少钱。

袁书则打开系统面板,又花三十文买了三十平米的石地板。

集市距离官道约莫还有十五米,加上有树木遮挡,这种距离若是不故意看,路上的行人很难发现林子里还有个集市存在。

但若是从官道分一条路连接到集市,就很容易让人注意到。

袁书将路上的树重新移位,左右各一列,自然形成一条土路,然后一块一块铺地板。

比起昨晚的五百块,三十块没花两分钟就铺完,许氏和袁瑾只是说了几句话的工夫,一转头,旁边一条两米宽的石板路就突然冒出来了。

不止是娘俩,其他靠马路这边的摊位也很快发现。

“这里又有路了。”有人惊呼。

大家忍不住好奇,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外走,才发现与官道相连。

恰这时天已经泛鱼肚白,官道上已经有不少人。

这条比官道还要平坦的分叉路,立马引起了路人的注意。

“咦?这里怎么突然多了一条路?”

有人看到难民们出来,以为也是赶早集的,便好奇问,“里面是什么地方?”

难民一见有人,立马招呼,“是平价集市,来看看吧,东西很多,还特便宜。”

“对对对,我们今天全场大削价,米只要四文钱一斤,平时都卖五文。”

“我们还全场送凉糕,加了红糖汁,平时也卖五文钱一碗,今天免费送。”

难民们叽叽喳喳不停介绍,把路上的行人搞得有些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