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章 袁瑾回来(1 / 2)

加入书签

李家顺着石板路往后走,只能看到两边都是树。

“这条路上哪里还有房子?”李想媳妇困惑不已。

话音刚落,视线前方就突然出现两座茅草屋。

李想一家惊得瞠目结舌,愣在原地不敢走。

“这这房子怎么突然就出现了。”李想满脸愕然。

倒是李家老太,因为常年信佛,激动地对着南方就作揖,“阿弥陀佛,刚才那姑娘肯定是菩萨。”

“娘,您是说”李想媳妇惊疑不定,“我们遇到活菩萨了?”

“肯定是活菩萨,这是菩萨的法术。老天有眼,我儿的善举终于被看到,所以才遇到活菩萨。”李老太感慨。

李想原是个乡绅,后来闹饥荒,他把家中钱财散尽救难民,不想饥荒越来越严重,他这才拖家带口来到南城。

李老二看着两间挨着的茅草屋,眼眶湿润,“大哥,咱没白救人,老天是长眼的,叫咱们遇到了神仙。”

李想情绪也激动,他只是见不得百姓受苦,也没求被人感激,可看着家人和自己一起挨饿,他心里也十分煎熬。

李想媳妇推开木门,院子里一尘不染,主屋和耳房,三个房间也够母亲和孩子们住。

“母亲,您睡主屋,我和老爷睡左边耳房,成儿你们夫妻俩就睡右边耳房。”李想媳妇如是安排。

儿媳妇好奇地推开右二房门,妆台案桌柜子床褥罩子全都有。

“娘,这里竟然还有床褥,还全是新的。”

儿媳妇激动的想抱起床褥,可看到自己浑身脏兮兮,又缩回手,恨不得立马把自己洗干净,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觉。

李家老太看着偌大的主屋,连忙道:“我一个老婆子住这么大地方干什么,主屋你们夫妻二人睡,我去耳房。”

“娘,使不得,您是长辈,这主屋必须得您睡。”李想媳妇不答应,率先把自己的东西搬进了另一个耳房。

门口的袁书看到这一幕,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感慨。

家庭是一个人最无能为力的地方,能遇到一个好的家庭,已经是人生之幸。

“房子还满意吗?”袁书问。

李想一家纷纷回头,都激动地向她走来,围住她,李家老太甚至想像拜佛一样行跪拜礼。

袁书赶紧拉住她。

“在我的领地,不需要跪拜,彼此看到,点头打个招呼就够了。”

“袁姑娘,谢谢你,你若有什么安排就尽管吩咐,我甘愿效犬马之劳。”李想拱手。

袁书拿出两张纸,还有红泥,“我来是和你们签房契。”

“这份房契和你们以前的房契不一样,我这里只卖房,不卖地,这块地还是属于我,你们有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权,但并不拥有所有权,明白吗?”

李想拿过房契仔细看罢,明白点头,“看明白了,土地是你的,房子我可以住七十年。”

“嗯,这七十年中,你们可以找我升级房屋,比如现在是茅草屋,等你们以后有钱了,可以换木屋,再往后还可以换一进两进、四五进的大院。”

七十年的使用权,等七十年后,老两口都已经入土了。

李想欣然同意,当即就签了名字按了手印。

一式两份,袁书将自己那份收入系统,系统立马显示落户成功,包括一系列落户政策也解锁。

首先是人口建档。

袁书点开语音识别,让李想一家分别自我介绍,包括名字,出生年月。

系统识别后,自动生成了户口本以及个人身份证,样子与现代的差不多,只不过材料不同,用的是朝代当下已有的材料,比如身份证,看起来像是骨片所制。

袁书将两样东西交给李想,“这是你们的身份证明和户口证明。”

李想拿着身份证,感觉一家如同重生一般。

“谢谢袁姑娘。”他再次感激道谢。

袁书又去隔壁李老二家落户建档。

建档完毕,系统也根据建档信息生成了电子版的鱼鳞册以及黄册,方便她查看土地以及人口关系。

做完这些,天色已经翻鱼肚白,城门要开了。

袁书先将贫民们要批发的货分发,其中五十斤凉糕粉,则是给五个卖调味的家庭,每家十斤,至少也可以卖七八十碗。

做完这些,她才得空去见杨家父子。

杨大已经醒了,难民们现在不愁吃,对父子俩也热情,分了两碗面条,父子俩几乎是吞完。

见到袁书,杨大激动的赶紧起身,恭敬行礼。

“袁姑娘,多谢收留,救命之恩大于天,我杨某无以为报,袁姑娘若有任何差遣,杨某一定肝脑涂地。”

父子俩已经从其他人口中听说,这里的话事人是袁姑娘,而且还是个神仙。

袁书看他柔弱不能自理的样子,想摇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