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章 纺织厂(1 / 2)

加入书签

故事会很快就成立了,袁书花了二百两买了一个小书肆。

为了提供安静的环境,她把书肆安置在后山另一侧的山脚下,靠近训练区,也可以保证安全。

做完这些,袁书看着系统剩余的八千八百多两银子,考虑要怎么花。

是日晚,袁书照例开了全村大会。

“九月份,晨阳村全村平均家庭收入达到了十两五钱”

她话还没说完,底下就传出了阵阵激烈的掌声。

掌声响过一阵后,渐渐小下来,袁书又继续道:“三百亩土地,也全部种上。”

掌声再一次激烈响起。

袁书依旧是等掌声平息后,继续,“十月份,有以下几件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晨阳村要开一家纺织厂,需要两百名员工,每个家庭至多一人,月钱五钱,会不会纺织都可,入职会有培训。男女都可。”

话音一落,村民们立马沸腾起来。

“纺织厂就是织布的地方吗?两百人的作坊,听都没听过?”

“听说梨州有天下第一纺织,不知道有没有我们的纺织厂大。”

“以后每月岂不是又多了五钱的收入。”

“这日子真的是睡着都要笑醒,我现在每天都盼着明天的太阳。”

袁书等所有人都议论一阵后,继续说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发展晨阳美食——小吃一条街。”

村民们又热议起来。

“一条街我懂,小吃是什么吃的?”

不等大家问,袁书就解释道:

“我会开一个烹饪私塾,第一批学员暂定五十个,无论男女老少,自认有做饭天赋,喜欢做吃的,并且想以做美食为营生的,可以来找我报名。”

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叽叽喳喳讨论不休。

考虑到大家的喜好问题,袁书并不强行要求,只是让有意向者找她报名。

但对吃过苦且过去每天都在吃苦的百姓来说,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都不怕。

除了家庭人员不够用的,其他家庭都报了纺织工名额,烹饪私塾也有百来人。

袁书想了想,干脆都收了,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总是好的。

不过烹饪私塾她也不是白教。

“烹饪私塾是为了教大家生存技能,为了私塾长远的运作,每个人需要交两钱的束脩,这里面包括你们学习的耗材,以及培训费。”

“另外,学习时长为期一个月。”

报名烹饪私塾的百姓,都感动得不行。

“两钱算什么,现在一个月十两银子,两钱太便宜了。”

“没错,袁姑娘教我们生存之道,只收这么点,她不是活菩萨谁是。”

报名的百姓当场就要给钱。

袁书将收学生的工作交给程嘉去办,纺织厂的招聘工作就交给许氏办理。

分配完这些,大会解散。

回去之后,袁书第一时间打开系统「建造」界面,花了一千五百两,在「商业建筑」买了一座一千平的纺织厂。

纺织厂还搭配了两百个传统人工纺织机,这也是她招聘两百人的原因。

袁书打开领地平面图,将纺织厂放置在后山的林子里。

前山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后山她打算全部用来放大型工厂。

放好纺织厂,袁书又花了一千两,买了一座八百平的烹饪学校,包含十个教室,每个教室有二十个灶台。

烹饪学校与纺织厂隔了大概三十米,不算短的一段距离,互相也不会影响。

做完这些,袁书才关掉系统睡觉。

翌日,许氏和袁瑾给所有人办入学以及入职证明的时候,袁书来到南城。

昨天袁瑾与南城最大的布坊沟通了合作意向,所以今天袁书很容易就见到了布坊老板。

彩色坊比她想象的还要大,不过她只看到有人染布,却不见织布机。

一问,才知原来古代根本没有纺织厂的概念,这偌大的布坊,布的原料来自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单位的织布作坊。

袁书问到,南城最大的织布家族,是一位罗姓人家。

罗家代代以织布为生,到目前,家族内部织工已经多达三百人,听说其他地方也有罗氏纺织,罗家的布,就跟沈家的酒一样,遍布各地。

袁书又问哪里可以找到好的纺织工,结果依旧是罗家。

她惊叹,“近十年,一直是罗家占据纺织市场吗?罗家也太厉害了。”

布坊老板还惦记着晨阳村那笔大单子,自然是热情回答。

“其实罗家是近五年才发展起来的,早五年前,一直是冯家占据大头,冯家那会儿也是辉煌得很,后来跟罗家打赌,输了万两黄金,家底儿全输没了,至此就开始没落,罗家好多织工还是当年从冯家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