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7章 不要城池,要人头?(1 / 2)

加入书签

因为益州城内,还有两万大军,十万百姓,粮草可以支撑一年。

公孙璋有的是本钱,可以跟叶坤拼粮草消耗。

十年前,成都曾经被叛军围攻一年,最后还是公孙璋反败为胜。

作为老牌缩头乌龟,公孙璋经验丰富。

他知道,叶坤的五万大军,粮草供应是个大问题。

一旦粮草不继,叶坤就只能撤兵。

而且,公孙璋也抱着最后一丝幻想,希望益州各郡县能够支持自己,集体对抗叶坤。

作为进攻方,叶坤也不害怕。

因为再坚持一个月,麦子熟了。

没粮食,我不会割麦子?

上官季夫也明白眼前形势,和叶坤在大帐里商量:

“大郎哥,成都、雒城和绵竹,一直打不下来,如何是好?”

诸葛丰笑道:“上官将军,我们围攻成都和雒城,也没几天啊。按理说,我们这次攻打益州,已经算是神速了。我本以为,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打下益州,没想到这才一个多月,就打到了成都城下。即便是孙武子再生,管仲乐毅再世,用兵也不过如此!”

上官季夫笑道:“要是没有叶将军的大炮和霹雳弹、滑轮弩,还真的需要打三年!”

三国时期,刘备打益州,就整整打了三年。

打得益州‘饥膏草野’,万民不安。

叶坤叹气道:“如果需要三年才能打下来,我宁愿不打。出兵这才一个多月,我军伤亡上千,益州更是数千军民死伤,实在是罪过。”

叶坤真的不想多杀人,可是进入益州以来,顽强抵抗的部队,都是公孙璋的铁杆嫡系。这些兵马不打掉,自己以后也坐不稳益州。

上官季夫说道:“减轻伤亡的最好办法,就是速战速决,长痛不如短痛。打仗拖得越久,老百姓越苦。”

叶坤同意这个说法,询问粮秣官,还有多少粮草。

粮秣官回答:“大约还有七日粮草。”

“飞鸽传书,加紧催运粮草。可以一批一批送来,每次不要太多。”叶坤打开地图,分析道:

“绵竹兵马,只是在观望,并没有真正帮助公孙璋。如果我们在成都和雒城之间,打下来一个,绵竹肯定投降。现在想一想,先打成都还是雒城。”

王猛说道:“雒城较小,容易攻打。打下雒城之后,活捉公孙尚飞,要挟公孙璋!公孙璋总不能不要儿子吧?成都太大了,不好打!”

成都的确太大了,分为外郭内城,坚固无比。

成都古城,非方非圆,依据山形地势而建,整体形状像是个乌龟,所以古代又叫龟城。

内城又分为大城和少城,共有十八道城门!

内城东部是大城,太守府和各级官吏的办公室所在,是成都政治中心。

西边的少城,就是小城的意思,乃成都商业中心,经济中心。

据说成都有四百多闾,这个闾,是古代的城市居民小区。一个成都城,四百多个居民小区,再加上驻军和各地来往商人,人口规模是相当庞大的。

把叶坤的东巴郡、平野县和西屏山的人,全部迁来成都城,估计也能住得下!

成都如此规模,大约仅次于历史上鼎盛时期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了。

王猛也是小地方来的,没什么见识。第一次看见成都这么大的城市,心生敬畏,真的不敢打!

诸葛丰摇摇头:“这个不好说,公孙璋有七八个儿子,不要大儿子公孙尚飞,也很正常。依我说,还是集中兵力,攻打成都!”

军中高级将领,争论不休,没有定论。

叶坤综合了大家的分析,一锤定音:“集中兵力打成都,把大部分火炮和霹雳弹,都调来成都。”

上官季夫点头:“今天夜里开始,从四面八方,用强弩骚扰城中军民,使之疲惫惊恐!”

形成决议之后,众人各自行事。

叶坤命令在城外各方向,架设投石车,先发一波特制的铜钱硬币,施展攻心战。

当天夜间,强弩兵分为四队,从不同方向,向城中射箭。

滑轮弩抛射,射程都在六百米以上。

战车滑轮弩抛射,一千米以上。

如果以抛射计算,四方配合,整个成都城,差不多有一半,在叶坤的强弩射程之下。

第一夜只是使用强弩抛射,总共百箭,成都城内,便一夕数惊。

因为强弩抛射之下,箭矢击破屋瓦门窗,老百姓也害怕啊。

也有些倒霉的巡夜兵卒,被从天而降的流矢所伤,哀嚎惨叫。

次日一早,雒城方向的大炮和霹雳弹,全部运来成都。

叶坤正要下令攻打一波,成都门头上,却挥舞白旗大叫:“贼兵休要攻城,成都使者求见!”

叶坤命令暂停进攻,会见使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