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章 收割(1 / 2)

加入书签

白宝山时间定的是5点半。

铃声响起,爬起了床。

昨天的馒头热一下,拿出半斤牛肉切片,泡了一杯麦乳精。

酸奶早让巧云喝完了。

奶粉也买不到。

其实这年代的麦乳精也是非常不错的。

拿了一包干果,撕开,里面什么都有的那种,倒在小碗里,等会让巧云吃了。

又煮了3个鸡蛋,两个咸鸭蛋。

白宝山不吃鸡蛋,就吃了一个咸鸭蛋,巧云吃一个鸡蛋,剩下三个装她的小背包里。

白宝山还让巧云拿了点卫生纸放到包里。

这时候的卫生纸,和现代的那种1块钱一卷的差不了多少。

北京市福绥境人民造纸厂61年产的卫生纸,(没用过不代表它就不存在,京城并没有有些人想的那么落后)

还有水壶,大草帽,这个不能少。

白宝山还用布条,把巧云的裤腿给扎住了,防止一些小虫子钻进去。

给她拿了一瓶风油精,放在身上,防止中暑。

收拾完,带着巧云风风火火的出了门。

先给巧云送到学校,她是跟着学院一起去的。

“白主任您来了。”

“嗯,来了。”

进厂门日常的问候。

到了办公室,这边人来了一大半了。

让人收拾下,就去北门集合,白宝山先去找了黄主任,和李副厂长。

在李副厂长这里得到了最后的安排。

书记今天是割麦活动总指挥,副指挥就是李厂长,行动队的队长是黄主任,白宝山是副队长兼着后勤供给。

好在白宝山在名单上了,这差点就被排挤出去了。

名单上下都没有看到姓杨的,好吧,轧钢厂生产大于一切,割麦这个小事怎么能劳烦厂长大驾呢。

再说了,割麦多累呀。

殊不知杨厂长已经到办公室了,来回转着就和陀螺一样,

今天是个露脸的大机会,可惜了根本就没有通知他,意思还用说吗?

副部会先来,第一刀开镰。

另一个大大大领导,估计要到中午热火朝天的时候才会过来。

人家过来不过想现场听一下每亩的数字。

就是副部估计也一样的想法。

数字出来了,众人加塞过来的都会离开,剩下的才是众人大展拳脚的时候。

食堂的安排白宝山不需要安排。

出了北门的时候,乌泱泱的都是人,李副厂长说的收割机已经到位,没想到的是还有两台联合收割机,是牵引的那种。

侧面

正面

(牵引摇臂式联合收割机)

白宝山看到这东西已经没有任何兴奋的感觉了,特么的。

就比如你辛辛苦苦的做了一顿饭,最后上桌没有你的份,人家吃完了就给你留下了一点汤底,最后你还得说声谢谢。

不但机械到了位,还有一台巨大的脱粒机,

性能是十台小机器都比不上的。

这都能弄过来,好吧,只能说李怀德牛逼。

就这一摊丢给杨厂长,他能给你找来一台机器就算他厉害。

昨天的麦场已经可以使用了,十几台小脱粒机和一台大型脱粒机放在边上,已经准备就绪。

白宝山数了一下,自己这边500人估计就是凑数的,42个村子,几乎都是来了三五个壮劳力,一共200来人。

估计这才是这场麦收的主力。

每到割麦前,都会连续让壮劳力好好的吃几顿饱饭,这养好了身体,可是要下死力气的。

什么是双抢,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概念。

一场麦收下来,一个壮劳力累的几乎半废,要养上十天半个月才能过来。

6点15,白宝山在焦急的时候,一辆轿车行驶了过来。

几个部里的领导在副部的带领下下了车子。

各个一副老农的打扮,估计长时间不干活了,竟然一点农民的样子都看不出来。

书记和李副厂长迎了上去。

那就开镰吧。

象征性的每人割了几镰刀,就有几个喊腿痛要么就是腰疼。

让这几位爷靠边站,一声令下,收割机直接下场,联合收割机被安排到了河对面,那里有一千多亩地,而这里,才300多亩。

时间接近8点,一队队的学生在一面面红旗的指引下,来到了农田这里。

还没有开始拉麦,他们可以等一下。

这边刚整好场地,然后也圈出来了1亩地的大小,七八十个人立刻操着镰刀就奔了过去。

有了一亩多少粮食,也好向上面交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