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8章 安王有一计(1 / 2)

加入书签

众人一听,顿时茅塞顿开。是啊!皇上说周尚书年老,精力不济,不堪政务繁琐,那就用事实告诉天下人,周尚书还能纳十几岁的小姑娘为妾,身体好得很呐!

大家纷纷叫好,但周正谦却并没有立即应下。经过今天的事情,他很明白皇上要夺权的决心有多么强烈。他这样明着打皇上的脸,与他对着干,只怕不仅不能达成所愿,反而惹怒了皇上,于事无补。

想到这里,周正谦摇摇头,觉得这个法子不行,就算要用,也不能用得这样急。至少过个一年半载的,他再纳妾,那也是表明经过这一年半载的调理,他的身体恢复了。为感激皇上对老臣的体恤,他愿意为国尽忠,为皇上分忧,来一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辞,到时候他们在朝中的势力一起努力,这事说不准就成了。

打定主意,周正谦一说,众人纷纷赞好。

紧接着,安王又道:“就算舅父暂时不能重归朝堂,但父皇让老三接替您的位置,却万万不能让他得逞!”

周正谦点头道:“这是自然!吏部我们经营了这么多年,皇上想要将我们一网打尽,绝不可能!平王就是去了吏部,老夫也叫他坐不安稳!”

众人一听,立即又笑了。这些年来,皇上没少安排人去吏部,但只要不是他们的人,很快就会做错事情被踢出去。唯一留下的两三个人也是在皇子争储中保持中立的世家子弟,实在却不过脸面才留下来的,但也与周正谦有默契,就是不能参与皇子争储。

安王跟着得意地笑了一阵,而后便一副胸有成竹全在自己掌握中的模样道:“只是等老三被撵下去以后,谁来接任这吏部尚书一职倒可以提前商议好。”

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商议的,按照惯例,多半是在吏部侍郎里选一个上去罢了。安王这么慎重的提出来,却是担心自己内部的人为这个位置争抢,要是因此闹得不愉快可就不值得了。

而后,他们又商议了明天早朝上的弹劾计划,其余人便陆续告辞回去了,只安王带着谋士蒋少立留了下来,又叫住了李明生。

李明生有些狐疑,但安王殿下留人,他可不敢不给面子。

周正谦也有些奇怪,安王将李明生留下作甚?

刚刚蒋少立给安王出了个主意,安王觉得甚妙,只是计成之前还需保密,所以他才留下来私底下与舅父商议。

安王不着急说明用意,只问李明生道:“留下李大人,是想问问平王妃的一些情况。”

李明生心里疑惑,不是之前就问过了,怎么又问?但既然安王亲自问询,他自然也只能再说一遍。

安王面带微笑的听完,又问:“沈家一共有几兄弟来着?李大人的女婿是平王妃的堂兄是吧?”

“回王爷的话,正是。”李明生心里微微有些打鼓,难道安王要迁怒女婿?

“那沈家大房除了你那女婿还有什么人?兄妹几个?”安王问得很随意的样子。“回王爷的话,下官三女婿头上有个姐姐,下面两个妹妹,据说不久前我那亲家的妾室又生了一个儿子,才几个月大。”李明生看安王问得随意,但心里却越发紧张起来。安王可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随便问闲事的人。他既然问了,肯定是有用意的。

“哦?听说沈家不过出身农家,居然也纳妾了?难怪有人说,农夫要是秋天多收了三斗米,都会想着纳妾。想是你那女婿孝顺,送了不少银钱回去。”安王笑着,眼睛里却是鄙夷。

李明生尴尬地笑了笑,略迟疑了一下,还是老实说道:“几年前,我那亲家将发妻休了,那个妾室本是个寡妇,在沈家帮厨的,后来就……”

“原来如此!”安王一听,哈哈大笑。

一旁蒋少立也跟着笑了几声,但随即又道:“在乡下,生了儿子,又给公婆守过孝,都过了大半辈子了,休妻可不多见。尤其你那女婿还是朝堂命官,生母被休,说明家宅不宁,这要是被御史知道了,怕是要遭到弹劾的。”

李明生头上微微见汗,尴尬地说道:“具体的情况,下官也不大清楚,只知道那妇人嘴碎,爱到处道人长短,与二房关系尤其不好。”

蒋少立又问追道:“不知长房的几位姑娘,可都出嫁了?嫁的又是什么人?”

李明生又是一惊,好好的问人家姑娘出嫁了没有,这是要做什么?可是当着安王的面,不回答也不行,只能含糊道:“长女嫁的是个乡下秀才,倒是听下官那姑爷提起过几次,似乎也不怎么出息;次女嫁的是个商户,就在老家,家底一般;三女年纪尚幼……”

安王听了点点头,又问:“不知沈家三房又有多少子女?多大了?”

李明生对沈家长房还算了解,对三房就不是那么了解了,他想了想才道:“沈家三房似乎只有一子一女,年纪都还小。具体的,下官就不是很清楚了……”

“年纪还小么……”安王不像之前那样轻松了,抬头看了蒋少立一眼。

蒋少立眼珠子一转,含笑问道:“对了,平王妃应该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