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圣母神皇(1 / 5)

加入书签

武婧儿从李显夫妇处回来,正要将几人谈话的内容告知武媚娘。武媚娘摆了摆手,道: “不用说了,随便猜也能猜出来。

武婧儿听了,轻笑出声道: 还是娘娘了解我和显儿。吃一堑长一智,他如今瞧着成长了许多。

武媚娘冷哼一声道: 没有人会在原地等待他成长。身为帝王不自重,自然不能将江山交付给他。

一阵沉默传来。武婧儿不得不承认武媚娘说的对。在她看来,李显和他的父亲李治相比差了太多了。

“幸好有娘娘。”武婧儿看着武媚娘庆幸道。

怪不得李治临终前,将军国大事交给了武媚娘裁决。

武媚娘瞥了眼自己想通的武婧儿,指着奏章说道: “人呢,你也去看了。现在你赶紧把落下的奏章给我补上。

武婧儿笑着坐下来,想起了韦家的事情,于是向武媚娘求情道: 韦滢滢已经知道错了。娘娘不看在糊涂大人的面上,也看在几个小孩子的份上,将韦家流放到流求吧。

“徽音年年上书,年年要人,韦家那几个人我瞧着都读过书,不如送到那边榨干他们的用处,一举两得。

武媚娘似笑非笑地看着武婧儿,道:“当初她为皇后时,将你这个姨娘抛到脑后忘得一干二净。如今无人可求,就求到你的头上了。你也忒烂好心了,就不怕救了个白眼狼?

武婧儿不在意道: “我还有多少岁能活?等到他们报恩,说不定我早就进了坟墓。我不为其他,只为显儿。

武媚娘听到武婧儿提到年龄,道: “你也知道这些。罢了,左右流求也是荒瘴之地。你既在他们面前夸了口,我不好让你在小辈前没有面子。

武婧儿起身行礼,笑吟吟道: 多谢娘娘成全。

武媚娘也跟着笑了,笑完之后,脸色凝重道: “就此一次,以后我就不会答应了。”武婧儿点头保证道: “我与娘娘一体,娘娘指哪儿我打哪儿。”“你最好是说话算话。”武媚娘哼了一声道。

李显夫妇离开东都前往均州之后,东都表面变得风平浪静起来。

乾陵的地宫已经营造好,钦天监选了良辰吉日,新皇李旦一

身缟素,满脸悲戚,带着千乘万骑护送高宗灵柩回长安下葬。

武媚娘站在则天门上送别。初夏的阳光亮堂堂的,与送葬的队伍混为一体,让人分不清楚。灵柩渐渐远去,仿佛也将武媚娘的心带走了。

李治去世后,武媚娘经常半夜醒来,想要探查李治的身体状况,伸手一摸,身侧是空的,再往外一摸,才想起那人已经不在了。

武媚娘看着化为白点的灵柩,明白这是他们在人间的最后一次见面。从此,李治长眠地宫,她独自在人间行走。

想到此处,武媚娘的心揪痛了一下。她思念李治,不舍得他离开,却不敢送他最后一程。时局只是表面稳定,武媚娘不敢冒险离开东都,中间的变数太大了。她牢牢地抓住权力,同时又深深地怀念着李治。

灵枢离开后,武媚娘郁郁了一上午,又立马投入政事当中。时光流过,将刻苦铭心的记忆深埋,又开始了新生活的勾勒,记忆摞了一层一层又一层。

这日,武婧儿刚坐下正要处理公文,就听到有人通禀说礼部尚书武承嗣来了。武媚娘点头,让人请他进来。

武承嗣快步进了宫殿,满脸堆笑,行礼道: “侄儿拜见姑母,姑母仙福永享。侄儿拜见三姑母,三姑母万福金安。

武媚娘手一挥,身子斜靠在椅子道: “起来吧。”说完,她转头对武婧儿说道: “这个猴儿,过来请安老是说些俏皮话,正事不好好做。

武婧儿亲眼见过武承嗣如何殷勤奉承武媚娘,闻言笑道: “你听听他如何狡辩。”

对呀,姑母你听我狡辩……不,是辩解,”武承嗣满脸笑容道: “侄儿今儿是有正经的事情。

“你有什么事情,说来听听。我要是不满意,礼部尚书你也就不用当了。”武媚娘开玩笑地说着话。

武承嗣的眼睛闪过慌乱的神色,额头开始冒汗。他这个姑母面冷心狠,亲生儿子都能杀,更何况他这个侄子?他显然没有把天后的话当成是开玩笑。

武婧儿见武承嗣僵住,遂开口解围道: “我对你口中的事情也很好奇,说来让我也听听。”

武承嗣回过神来,忙挂上讨好的笑容: “承蒙姑母厚爱,侄儿当了礼部尚书。侄儿感念姑母恩情,为姑母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如今姑母匡正社稷,功绩昭彰,远迈古人。侄

儿想,不如追王武氏先祖,立武氏七庙,以彰显姑母的功绩。

武婧儿听了,诧异地看了眼武承嗣,叹道这武承嗣的胆子真大。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