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点金石(1 / 2)

加入书签

姜淮一直拿着那砚屏,实在不知找什么借口送给黄贯。要说是生辰礼物,那还早呢,若是平白无故便要给他,非亲非故的人家也不要,等来等去,终于让她等到了机会。

这日,姜淮像往常一样先到了政事堂,皇上下朝后常常和官员们在此地商议朝政,能进这里的宫人都不一般,她也是托了裴珩的福气才来此地。

进政事堂的宫人都有自己应该站的地盘,都有自己该做的事,姜淮最初也只是在旁站着,连端茶送水也不要她做,毕竟皇上让她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吸引裴珩过来读书。

后来因为守口如瓶,沉默不言的性子算得到皇帝信任,偶尔也被叫着送茶,再后来,又被指使翻开奏折,研泥递章,整理书桌,做的事越来越多,与皇帝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不过今日不同,姜淮一直忙到下午都未能见黄贯来政事堂,奇了怪了,他可是皇帝最亲近的内宦。

少女站了一日,又翻了一日的奏折和公文,右肩有些酸痛,忍不住扭了扭肩膀,想缓解些。

这小动作一下就被皇帝看到了,他抬起头笑笑,难得在繁忙的公务中抽出一点时间和宫人说说话:“可是累了,去那边休息休息。”

姜淮赶紧摇头,立马精神不少,又开始兢兢业业工作着,又听得皇上道:“晚上睡前好好揉捏两把,黄贯犯了头疾,恐几日都来不了,这几日便由你来替他。”

原来黄都知犯了头疾啊,姜淮了然,她突然知道那砚屏怎么送出手了。

少女暗自窃喜,已神游天外,皇帝看了看她那小得意的表情,难免摇摇头。作为一个君王,他身边最不缺的便是能言善道之人,方才体谅宫人那番话,若是说给黄贯听,必定要被他奉承一番,言语虽假,可谁不爱听好话。

可这沈家姑娘倒好,像是没有听见似的,为人实在老实,连她姐姐半点机灵也未学到。

可也幸好是个老实的,不然早被赶去宫外了。

皇帝把这事想了想,又见姜淮依旧低头认真整理奏折,突然问道:“可会写字?”

姜淮抬头,有些为难地点点头,怎么都爱问她会不会写字,太子问,皇上也问,待会儿不会也要让她写两个字来看看吧?

她才这么一想,果真看见皇上不可思议地哦了一声,男人朝那笔台扬起下颌,叫她写两个来看看。

姜淮不肯:“奴婢写的不好看。”

皇帝不听:“就写政事堂三个字。”

少女欲哭无泪,还不如叫她写姜淮两个字呢,要知自打上次从长春宫回来,她日日苦练自己的名字,到现在还算有些模样了。

终于提起笔来,政事堂三个字落定后,姜淮看到了皇帝十分嫌弃的眼神。

大齐尚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裴姓皇室尚文,便是当今圣上,书画皆有造诣,虽比不过他的先人,可在当朝也算自成一家,姜淮那字在他面前实在有些可笑。

瞧着那圆滚滚的字,皇帝摇头:“写的实在难看,还得练!”

少女点头:“是,官家。”

“不过我听裴珩说你不识字,如今怎么又会写两个了?”

姜淮不知要不要把自己偷师的事说出来,想了想,还是道:“以前陪七殿下一起读书,听师傅讲学,偶尔能记下些来。”

皇帝惊讶,竟是自学,方才那嫌弃全然散去。这般年纪无人依靠,无力凭借,能凭自己的本事学点东西倒真是厉害。

姜淮不知道,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日才下了值,少女便提着砚屏去了规誉阁。

黄贯乃内省都知,在禁宫中也算一等一的大官,他与皇帝年岁相当,当今圣上还是太子时他便陪其左右,他与皇帝相处的时间长得连故去的连皇后也比不上。

姜淮去时,服侍在旁的宫人都被他赶去了外边,因为头疼得厉害,阁里的人走路都是踮着脚尖,生怕又被骂。

门口的小宫人不肯进去禀报,骂她道:“你要讨好都知也要分个时候,偏偏这个时候来,是要让我们讨骂吗?”

姜淮有些不好意思,该是自己来的不是时候,她弓着腰连连退后,才走几步,便听得里面传来一阵阵的哀嚎声。

她突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还是上前,笑道:“姐姐通融一下,我去见见都知便出来,若是都知有怪罪,都由我来承担。”少女从袖子中掏出自己仅有的碎银子拿给那宫人。

得了银子,宫人脸色也好了不少,只让她现在门外等着,不一会儿,宫人出来,说她可以进去了。

姜淮放心地呼了一口气。

黄贯原本不想见她,可又觉得此人是七皇子身边的红人,现下又在皇上身边办事,还是不能轻怠。

等姜淮进来,只病恹恹嘟囔:“你来这干什么啊,我现在难受得紧,你若有事我也帮不了啊!”

姜淮放下东西,笑道:“都知,我以前学过一点治头疾的偏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