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章(1 / 4)

加入书签

被马莲生烦扰了两天,周殊还是决定去一趟荣国府,实在是马师姐这人太不要脸皮。

“师妹,你看这本如何?”

周殊捧起来一看,发黄的封皮上面写着《天一阵法》四个大字,天一?这不是传说中唐时道门执牛耳者的天一门门中绝学?非亲传弟子不能修习研读。

看着师妹一脸困惑,马莲生赶紧解释道:“师妹别被这书名给骗了,天一门早在七百年前在就没了,内门弟子全死光了,现在谁还知道他们?相传这本书是门中一个外门弟子默写下来的,是真是假这些年也没个定论,不过师伯研习了三十年也没研究出什么,后来给了我。”

她只能算是个睁眼不瞎,认识字而已,师伯那等天降奇才也没研究出什么,给她能有什么用,垫桌脚还轮不到它呢。

“要我说就是后人妄言,绝不是真书,师伯年轻时在一个名叫灵犀门的小弟子手里买到的,花费千金。”

这种冤大头她这辈子都没遇到过,真要是好东西哪那么容易得手。

周殊小心端详,传说中天一阵法是开宗祖师天一真人在泰山之上悟道所得,用来抵御雷劫效果一绝,这书破败不堪,纸张脆弱的好像人一捏就碎,书脊也快散架了,墨迹因为没能好好保存也有些不清晰,“哪怕是后人默写,能有所得也十分不易。”

“我就知道师妹喜欢,这珍藏配师妹这样的大才才好,我们这些庸人只想着吃喝不愁能赚些糊口银子更好了。”

马莲生回去想了许久,小师妹一心向道,不识金银的好处,若想讨好还需要仔细谋划。

随后叫人打开自己库房寻一寻能有哪些好物,这一进去,心都在滴血,上一回的事让库房空出大半的地方,金银只剩下几箱,一进门空荡荡不成样子,衬得周围几架子古董珍玩也失了颜色。

适合小女孩把玩的玩器并非没有,唐时安乐公主用过的琉璃走马花灯,宋代刘太后冠上镶嵌过的东珠,前朝贵妃用过的夜光杯,这些东西放在如今也是千金难买,随手给出去她心疼。

好在库房角落里发现这些书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哪怕是藏经阁里也没见过这些书。”周殊感慨道,师父对这个亲人还真是毫无保留。

“这些是从前师伯的珍藏,后来留给我,惭愧惭愧,宝物蒙尘,落在我手里头真是可惜了,也只有师妹配得上这珍藏。”

这些东西在自己手里除了落灰那是一点用处也没有,这十来年来她不是没有钻研过,实在是屡过道门而不入,门下弟子更没有一个有天分的,拿来引火都费劲。

马莲生假模假样的可惜,内心窃喜,师伯搜集的这些破烂总算是派上了用场。

周殊看着脚下三箱子秘籍,“师姐如此大方,师妹却之不恭了。”

“师姐谨记,出门行事,谨慎第一。”她可不想被贾家祖宗注意,再来个神仙托梦,可师姐给的太多了。

马莲生挤在她身边,满脸真诚,“出了这扇大门,师妹说东我不敢往西。”

得偿所愿,马道婆一连点了十二个道童,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荣国府去。

贾府内,史太君被焚香祷告的动静闹得心头烦躁,“老大家天天鸡犬不宁,今天又是怎么回事。”

鸳鸯急忙上前服侍,“前些日子大老爷房里春姨娘去了,二太太找人做场法事,免得惊了二姑娘。”鸳鸯看老太太没什么兴致,又说道,“来的正是宝玉那个寄名干娘,身边跟着一个不足十岁的女道童,真是稀奇。”

这话果然引起了史太君的兴致,“哦?叫来我瞧瞧,难为孩子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学道,也是不容易。”

马莲生带着道童在前面耍威风,周殊手捧着罗盘装模做样的四处晃悠,贾赦真的住在马棚边吗?贾大将军的马棚真有那么臭吗?

还没逛完一圈,只见一个丫鬟带着两个小丫头来找她,那丫鬟穿着藕荷色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下面水绿裙子,头上只有两只银簪子,干练中又透着利落,很是大方。

“这就是明心?小小年纪倒是沉稳,不愧是玄门弟子。”

周殊念了句无量天尊,低头回到:“姐姐过誉了。”

鸳鸯见她知理懂事,对着马道婆笑道:“我们老太太知道今天真人来,还带了个生脸,想叫你们过去瞧一瞧。”

马莲生最喜欢这样的差事,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好,今天不从贾老太太手里抠出五百两算她这么些年白混了。

“鸳鸯姑娘哪里的话,来主人府上,自当亲自拜访,是贫道失礼了。”拉着明心就往荣禧堂去。

几人一进门,老太太正懒懒靠着大靠垫,看着昏昏欲睡不怎么精神,等她们行过礼,史太君便叫鸳鸯拿了一个翡翠绿镯子,“拿去玩吧,可怜小小年纪,这些花啊粉啊的都不能用了。”

这是把她当成马莲生的道童了。

马道婆急忙变了脸色,连连摆手,“老太太,这是我们家小师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