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7 章(1 / 2)

加入书签

“要接亲去的人赶紧坐席,吃完饭出发接新娘!”杨爷爷看着灶上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拿起话筒喊话。等人坐满了,他又开始喊:“负责端盘上菜的人就位,负责端盘上菜的人就位,开始上菜。”

就有负责席上的人将各桌子上散落的茶杯收走,桌子擦干净。上菜的人员一般安排青壮男子,因为村里上菜是用一个正方形的木质大托盘,边长超过七十公分,四周有一圈三五公分高的檐,微微向外倾斜,从侧面看是一个倒置的梯形。当地将这种托盘也叫“盘”,有的盘制作精巧,就会有装饰的棱边或者镂空花纹,也有在四角做金属花片包裹装饰的。一般情况下,盘会被漆成一种暗红色。这种暗红色在村里应用很普遍,各家的门窗、桌椅、箱子之类通常都会选择这种颜色。

一个盘一次可以放九个盘子,有时情况允许,还可以在盘子之间架第二层,一般可以架四个盘子。早上这餐显然不需要这么做,因为每桌只有四热四凉八个菜,四角是四碗烩菜,烩菜里有昨晚炸好的肉丸子和豆腐片,凉菜是大豆芽、小豆芽、芹菜花生米、凉拌豆角。然后有端着馍篮子的人在席间转,每一桌都走遍,大家按照自己想吃的量抓花花馍。小孩子一般吃一个,大人可能需要两三个,不过也不需要一次抓那么多,等过一会儿,他们还会出来转几次。

接亲的人坐在一起,那两桌先吃。不等他们吃完,屋里收拾好接亲东西的人就开始提着东西往外送,还要催着他们快点。除了必要的烟酒礼物,接亲要带一双红色的高跟鞋,这个是提前带着新娘子去买好的;还要准备一些花生、瓜子、糖果和烟,这些是在新娘村子里要散的;几个小红包,要拦门时贿赂女家亲戚开门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鞭炮。

门口的车队已经停好了,后视镜上都绑了一朵红丝带做的小红花,副驾前方的玻璃上贴着剪纸的双喜字,接新娘的车子装饰的最隆重,车子前盖上那朵红绸子绑的大红花占了一半的地方,连车把手上都绑了红丝带。这时候小轿车可不多,所以只有接新娘的车是小轿车,女方送亲的亲戚坐的是中巴车,锣鼓队和拉嫁妆的是卡车。有些没排上吃饭的人就在外头围着轿车看稀奇。

婚车的最前方是一辆开路车,这个车队的开路车就是锣鼓队的卡车,一路敲锣打鼓地就出发了。等车辆消失在村口,就有人开始打扫路面,有人开始挂鞭炮。院子里被安排了活的人在一边说笑一边干活,没安排到的人就随便找个椅子坐着,喝着茶,聊着天,享受这一份热闹。

等预估着时间差不多该回来时,站在门口频频张望的人就多了。比他们更早的,是一些闲散人,他们从村口往里一道一道拉了许多绳子拦路,有绑在树上的,也有两人两边一扯的,绳子都随意的很,麻绳上绑个醒目的红丝带。

每个绳子跟前都守着一堆人,他们商量着等下要什么东西才让路。现在车队还没到,他们就蹲在一处闲谈。不用担心会错过车队,因为车队还在村外,锣鼓队的演奏声就先传来了,大家听到隐约的音乐声,就站起来将绳子拉高,其他人摩拳擦掌做好准备。

车队里自然有负责散糖散烟应付这种情况的人。若是拦路的是男人,他就捧着烟盒去散烟,若是小孩子或妇女,就抓糖果花生瓜子之类的。这个人一般会选村里能说会道、处事灵活的人,因代表着男方的脸面,这人一般身量长相都要体面。一般散了东西,说几句好话,大家闹几句就会放行了。

小杨村村子小,村道不长,大家隔着十来米拦一道,一共也就拦了三道。婚车进了村子就走得慢了,车队里放炮的人干脆下车,将路上要放的八响雷点着。八响雷是一种鞭炮名字,大概手臂长,拇指粗,点燃后会响八响。胆子大的人放这个会拿在手上,举高对着天空;胆子小的人就把它插在地上固定好,点燃后跑远。他们回来的路上隔一段就放一根,现在手上没几根了,干脆放完了事。

哑巴叔门口挂的鞭炮点着了,噼里啪啦迎接新娘子,锣鼓队的演奏也越发起劲。在众人的围观中,演奏持续了一阵儿才停下。

新郎的妈妈雪花婶和妯娌已经站在了车旁,她们今天都特意收拾过,衣服也换了一件暗红色喜庆的外套。按习俗,雪花婶要给新娘说好些好话,哄她下车,一般都是说些“婚后,我把你当亲闺女看呀”之类的话。

新娘子的父母是不出现在送亲队伍中的,他们只在家里将女儿送出门,不会跟着来男方家中。新娘身边陪着一位信得过的女性长辈,一般从亲近的亲戚中选一位能撑得住事情的人担任。她被称为“带头人”,就是女方送亲队伍的负责人,遇到跟女方相关的事情要找她商量决定。这位女性长辈还必须父母健在、儿女双全,夫妻和顺,古来称“五福全人”,这也是对新娘子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借着这份福气,出嫁的新娘子婚后和顺美满。

女方送亲的人都已经被男方这边安排的人请进去里面坐着了,有些人要上礼,就去登礼台上礼。坐了客人的桌子很快就有人上茶水茶点。一般茶点是四个盘子,花生瓜子糖果是必选的,剩下的一般是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