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章 庄子(2 / 3)

加入书签

快要饿死的时候,是慕大夫人接济她,给了她生路。

曾嬷嬷毫不避嫌,“奴婢觉得最好吃的就是烤红薯,当年奴婢逃荒到都城,还是夫人一个红薯,救了奴婢一条命,那是奴婢吃过最香甜的红薯。”

慕晏兰看了看憨厚的曾嬷嬷,心里有些复杂,在去益州的路上,曾嬷嬷的任劳任怨,照料他们一大家子,到了益州更是靠洗衣服换取家用,最后落下一身毛病。

慕镇听说妻女解要去钟山庄子,一拍即合,当即收拾包袱一同前往。

临行前,慕晏兰偷偷溜到父亲书房,把心中的怀疑告诉了父亲,毕竟他在朝多年,手底下的人手多,调查起来会更方便。

慕镇听着心中一沉,女儿毕竟身处内宅,不晓得其中的厉害,若是有人能神不知鬼不觉下毒,还是这种十多年的慢性毒,那人所图定然不小。

他并不大相信女儿的推测,虽然他身居尚书一职,可在京中根基不深,更不曾与人结仇,如何能得人如此报复,莫不是女儿话本子看多了,臆想出来的。

庄子在外城,从慕府往东北方向走,出了东篱门,便是土路,冰雪融化路面湿滑,走走停停,莫约过了一个时辰才到了钟山庄子。

这个庄子在钟山脚下,一条溪水绕过庄子,流入燕雀湖。风雪初霁,钟山梅林层林尽染,红的似霞,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梅花的清香。

庄子是阿娘当年的陪嫁嫁妆,在半山腰的位置,下了马车,还要接着爬山路。

慕致从来没出过建康城,看着这景色,古板的脸上逸出笑容。

慕致指着远处钟山说道,“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慕夫人慈爱笑着,摸了摸慕致的头,“致儿诗书愈发精益了。”

慕致脸微红,紧张的看向父亲,慕镇原本还想板着脸批评上两句,慈母严父,孩子方能成器,可看见儿子这副模样,到底心软了两分,"这句诗句取自于梅岭,倒也应景,只是单单说景,却忽略了梅花凌寒的气度,到底欠缺了些。"

慕致羞愧红了脸,在书院,夫子常说他生性驽钝,只会苦学,不堪大器。

慕夫人帮衬,“出来游玩,倒弄得跟考教功课一般。别扫了孩子的兴。”

慕镇当然惟夫人是从,随口夸了慕致两句,一家和乐继续爬山。

致儿虽然是慕夫人亲生的,可自小被其祖父接走,留在外院教养,直到前两年,公公去世,她才能接手教养。不过那时慕致已经六岁了,到了启蒙的年纪,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族学念书。他们母子难得有这么一起出游的机会。

慕夫人身子骨不好,走两步便开始喘不上气来。

慕镇连忙叫仆人抬上竹椅,他寸步不离的跟在旁边,如今他身材发胖,走了一炷香汗流浃背,腿脚发软。

旁人也不好到哪里,主仆瘦的瘦,胖的胖,但都身体虚,走不了几步就喘。

“这个地儿看着就亮堂,空气中还沁着梅花香味呢。”曾嬷嬷擦了擦汗,自小长于田野,虽然在慕府锦衣玉食,但终究不如乡下的生活充实。

慕晏兰调皮,“为何遥知不是雪,单单这暗香幽幽,便不能把雪认成梅花。”

曾嬷嬷一把挑开树枝,“咱不懂这些哩,就觉得好闻,好看,”话停顿了一会,硬生生接上一个,“好吃。”总算凑够了三好。

看曾嬷嬷擦着冷汗,掐字邹文,一时间笑声不断。

“你们别笑,等我做了梅花糕,炸了梅花团子,酿了梅花酒,保管你们香的咬掉舌头哩。”曾嬷嬷甚是不服气。

慕晏兰忍住笑,“嬷嬷,等你把十八般武艺施展完,这梅林估计就秃了。”

一路笑闹,一行人沿着蜿蜒而上的小径,缓步向上,梅树林很茂密,枝桠时常斜逸出小径,需要抬起树枝才能钻过去,慕晏兰笨拙弯着腰,夹袄被汗水打湿。

慕致刚开始还绷着,后来便玩得不亦乐乎,在枝桠间钻来钻去,脸上洋溢着笑。

不过终究体力不支,走了一会儿,便被奴仆背在肩上。

庄子里管事早就侯在门口,慕夫人娘家姓郑,管事是郑家的家生子,后来成了慕夫人的陪房,帮忙管理庄子。

庄子整洁不失野趣,看来是被人精心打理过的,郑管家笑着迎上来,“老爷夫人,后面的院子都备好了,老奴引你们先行歇息。”

一路上玩闹,倒也有些倦意,他们回到房屋歇息洗漱,不久下人传话,中午准备了烤鹿肉。

慕晏兰的院子就在主院旁边,三间正房,东西各一厢房,院内种着青竹,深秋时节,竹叶边缘微微泛黄,她靠在美人榻上,看着窗外的青竹。

白术端过一碗药,“姑娘,该喝药了。”

慕晏兰脸皱成一团,又是李大夫开的药,“我不想喝,太苦了。”

“姑娘,你必须按时喝,李大夫说了,你脾胃虚弱,虚寒瘀滞,只有把身体调理好了,才能瘦下去。”白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