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0 章(1 / 2)

加入书签

柔嘉抬了抬下巴,理不直气也壮,矢口否认的同时,还不忘倒打一耙:“我才没有哄骗过几个哥哥,你怎么能这样随意猜测,冤枉我!”

她的几位兄长性子都有些憨厚,而且非常疼爱她,她想要什么,直接说就是了,哪里用得着哄骗?

至于胤禛,能忽悠住就忽悠,不能忽悠,他也不能拿她如何,要不是为了保持友好和谐的相处模式,她都懒得编造借口。

只要自己良心过得去了,柔嘉顿时一点都不心虚了!

她猛然站起身来,双手顺势推了一把胤禛,轻哼一声道:“哼,你再这样无理取闹,我就不理你了。”

胤禛被推的往后仰了仰,若不是及时后退半步稳住身型,恐怕还有四仰八叉跌倒在地的风险。

他垂眸看着比他矮了一个头的柔嘉,她此刻正气呼呼的瞪着她,仿佛一个被人冤枉了、即将要爆发脾气的大孩子,模样让他有点想笑。他心里的怒气刚起,又迅速散去。

他不着痕迹地握了握手,忍住了想要捏一捏她脸颊的冲动,移开视线的同时,他朝着屋里的书桌走去。

“罢了,本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们不必浪费时间来争论。趁着今日空闲,我正好练练字,柔儿你也别生气了,过来与我一起练字吧?”

柔嘉的一手毛笔字,胤禛看过后倒挺欣赏,规整饱满、笔画流畅自然,看着就让人舒心。只是,她还有进步的空间。

自从在西秦县定居下来后,胤禛即便每天都很忙碌,但他一直坚持着清晨起来读半个时辰的书,午间、晚见看书、练字的习惯。

他不仅自己学习进步,还喜欢拉着柔嘉一起学习进步。柔嘉对此很满意,因为她从来不赞同大清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曲解。

仅凭胤禛督促她读书练字这一点,柔嘉已经给胤禛盖上了一个“良师益友”的戳。

此时谈及练字,本就是故作生气的柔嘉,自然顺势翻过了方才的“斗嘴篇”,欢欢喜喜地走到书桌旁边,坐在了胤禛的旁白。

胤禛此刻已经研磨好了墨汁,柔嘉展开一张质地上乘的白麻纸,沾了墨汁先写一遍道家的净心神咒。

她练字的时候,总是格外的专注、心无旁骛,就连神情也最是沉静,隐隐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稳重。

几个月下来,胤禛已经养成了写一段文字后,就顺手研磨的习惯。毕竟,盛墨汁的砚台,虽然摆放在书桌的中间,但这些事,柔嘉从不会做。

微凉的秋风从敞开的门扉外钻进来,木板打造而成的门、窗都微微摇晃,发出细微的“嘎吱”声。

专注练字的柔嘉眉头轻轻一皱,提起的笔没再落下,她抬眸望向门外,风卷着几片微黄的落叶,打着旋儿从门前经过。

炎热无比的夏天刚刚过去,就秋风乍起,秋风微凉,倒是给人们的心里带来了几丝舒爽。可这秋日的风,一日比一日多、一日比一日急,瞧这就有些不妙。

柔嘉侧头看向胤禛,见他也正望着门外沉思,遂放下手中的笔,开口说道:“二师兄,我们今日见过大庆皇帝后,当真要选择南下吗?”

胤禛没有说话,他凝眉望向门外,手里毛笔已经悄然放下,纸上最后一个字,才写了一半。

西秦县这里难民已经太多,但大多都已经半安定下来,只要等熬过今天秋冬这段青黄不接的时间,待明天春天到,他们播种下庄稼,就能慢慢养活自己了。

她和胤禛原本已经商量好,留下足够多的银钱和粮草,交给赵县令保管分配;再留下一半商队的人,让他们继续购粮购物、分送给百姓,以助他们度过着这段艰难的日子。

而他们自己,则带着剩下一半的商队,拿着大庆皇帝给的明旨,一路南下,去救助更多的难民。

南方水灾如今已经过去,但被水淹过的地方,仍然仿佛人间炼狱。洪水冲刷而过,带走了一切,房子、粮食和无数人的生命,而幸运苟活下来的百姓,能顺利逃到西秦县得到救助的,只有十之一二。

剩下的灾民,有得死守故乡、不愿离去,有的倒在了半路、再也起不来,但更多的,则是被限制了南方几个郡县内,不得外逃。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水过后,受灾地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严重的疫病。又因南方诸地的河流众多,且大多贯通着各地,这一次引发的疫情,极其严重。

听说大庆皇帝罪己诏下了好几道,就为了请瘟神离开。可无数名医都谈瘟色变,对疫病无从着手,哪里是皇帝忏悔一番,就能结束疫病呢?

如今分散在西秦县及隔壁县各村庄的难民,都是经过柔嘉和数名大夫共同确认,不曾染上疫病的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胤禛真的非常有先见之明。若非他未雨绸缪,在西秦县各个通道入口处,都花费大力气修建了哨所和隔离观察区,及时阻拦了疫病的传播,西秦县的百姓们,恐怕也会有危险。

自从第一个染上疫病的人出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