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 章(1 / 2)

加入书签

乐施的劝说没有花太大功夫。

经历了一场屠杀,又遭受了一场瘟疫,羡北人口十不存一,城也破败了,地也烧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死城,之前不愿离开的居民也只得跟着离开。

清点完粮食,从城里找了几个板车,拉着剩下的粮草,就草草上路了。

残存人口中有不少是老弱妇孺,西行的路只会走的更难更久,还未离开羡北太远就到了晚上,一群人只得就地安营扎寨。

掏出从城内搜刮到的全部家当,勉强能搭起可以遮风避雨的帐篷。

城里人是跟着小罗寨的人走的,路上都以小罗寨为首;乐施作为唯一读过书的人,从来都是拿主意的核心,一群不识字的庄稼人也乐得将乐施看作村里的智多星,凡是要点知识的事都要问问她才敢放心。

也许是习惯性,也许是下意识,总之搭营时,乐施被围在了最中心的那一圈。

往日主持大事,下决定时乐施并不觉得不妥,非要说的话,她是喜欢那种感觉的。

然而今日,见到这隐隐的众星捧月之势,只觉得心底冒出一股寒气。

已是入夏的季节,广南羡北此时的气候当是十分宜人,但乐施蜷缩在散发着一股霉味的帐子里,寒风好像从四面八方袭来,冻得她瑟瑟发抖。

仇海宁担心前来看望时,见到的就是缩成了一只虾米状一抖一抖的乐施,看上去像是在哭泣一般。

蜷缩着的人察觉到有人进了帐篷,一瞬间抑制住了身体的颤抖,随着一阵晚风,又抖了一下,然而再拼命忍住。

本来想说点什么的仇海宁,见状不再多语,他坐下,握住乐施冷透的指尖,一如既往从不主动。

沉默渐渐弥漫开来。

在寂靜中,乐施不再抖了,慢慢的,她展开身体,看着仇海宁,起身坐在地上。

乐施低着头,声音低沉:“我杀人了。”

“我也杀了。”仇海宁说。

“那不一样!”乐施刷的抬起头,红着眼睛轻生喊道,“你杀的是汕姜蛮人!是杀千刀的该死的蛮人!我杀的是!我杀的是……”

仇海宁凝视着乐施,“一样的。”他说,“我一直跟着你,你做过的事我都做过,如果你杀了人,那我也杀了。”

乐施被他的话噎得无法反驳,便垂下头低声重复着,“不一样的……不一样的……”

仇海宁任乐施与他靠在一起,无言听着耳边的轻声呢喃。

“乐施,我在呢,我陪着你。”他的声音清凉,仿佛江上的月亮。

两人依靠着彼此,越来越困,越来越乏,渐渐睡了过去。

……

一群人花了五天的时间才绕过了小罗山北部,然后同她说的一样,转身一路向北。

雨一阵停,一阵下,乐施与这小五百人拖拖拉拉的,走了有半个月。

出发前几日,他们怕被来羡北探查情况的汕姜人追上,带着一群腿脚都不健全的老人走得飞快,后来见没人追上来,速度一天一天的就下来了,一群人才有了喘息之机。

乐施也曾想过,如今土匪不在了,要不要穿山而过,但小罗山的山路又窄又陡,而且刚闹了场泥石流,没人有那个胆量托大。

羡北到扬鹭要绕过小罗山,距离并不很近,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到地方的,每隔几日,都会有人倒下,有老人,也有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谁也不敢为他们停下脚步,只得原地草草埋葬了事。

等到了扬鹭时,最初上路的那波人已经少了十几个,埋葬他们的小土包被落在遥远的后方,分不清土包下埋的是谁。

路上,他们也遇见了些许赶往扬鹭过江的流浪汉,见这边人多,流浪汉也跟着进了队伍。

半个月后,乐施蓬头垢面走在队伍最前方,终于见到了扬鹭城的大门。

扬鹭城门紧闭,守卫也严阵以待,发现地平线上兀然冒出的一众乞丐,皆举起了武器。

“大人!”乐施独自跑步上前,“我们是从羡北来避难的,大人不必惊慌。”

见来人是个小姑娘,守卫也没有放松警惕,但语气略微缓和下来,“扬鹭不接受外人入城,请回吧。”

扬鹭城外还有大量的流民滞留于此,都挤在城门口,就像当年,难民们挤在羡北城门外等待施粥。

“大人,我们不进城。”乐施赶忙回应,“我们想从这渡江,去广阳江北面,不知是否可行?”

“渡江?”守卫失笑,“小丫头,你自己去江边看看就知道了。”

乐施怀着忐忑的心,随着人群找去江边,渡口同样堵了不少人。

乐施仗着自己小,从人群胳膊底下钻过去,在江边的屋子附近寻了半天,找到了藏在一艘破渔船里躲清闲的船夫。

船夫嚼着片叶子,看到乐施从外面直冲冲的钻进来,瞪大了眼睛。

乐施抱着最后的希望询问道;“师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