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2】(1 / 2)

加入书签

半个月后,1027的第二轮测试如期开始。

正如之前大家所猜测的,这次测试是全面推广的预演。全军上下都非常重视,甚至专门为它开设了操作课程,只不过没上几天就被叫停了——因为事实证明相比于坐在教室里读用户手册,直接上手用要直观也方便得多。所有士兵的军用终端上都装了转码器,连上VR,就可以体验在各种场景下和1027并肩战斗。

一时间,基地的两个VR训练室全天约满,场面犹如集体网瘾发作。

我不能准确记数这样的集体狂热持续了多久,因为那时的我也是狂热中的一员。或许三个月?四个月?半年?1027不断有新功能做出来,它越来越完善,有时是团队的完善,有时是自我的完善。

它逐渐成了军用辅助系统的代名词,没有人再为潜翼、或是其他什么系统唏嘘,那一年入伍的新兵,甚至不会知道它们的名字。

论坛里从有一个1027的专区,逐渐按兵种细分成若干板块,到后来,专区又取消了,所有内容直接归到了原兵种的板块之下。

它部署比例从最开始30%,到50%,最后到了接近90%,有几个指挥中心甚至提出了要在280年前要达到100%的目标……是的,很不可想象。直到现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殊性质的部队都没有实现信息化,但当时,人们就是要做这种没学走,先学跑的事情。

没有人觉得不对,因为那时所有人都是狂热中的一部分。

关于1027的讨论里,抱持怀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少,渐渐就只能听到一种声音。有天我偶然又去搜了一下当初重青的那段采访,发现已经找不到了。

我印象中最后一次正面对1027的质疑,是卢骁尧的转业。

作为昔日的金牌数据分析兵,卢骁尧离开95军是件颇受关注的大事。很多人都猜测他转业原因是1027的出现使得数据分析兵风光不再,尽管卢骁尧本人并没有承认过。

临走前,95军为他做了一期纪念专题片。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专题片的主持人,正是1027——那个时期,它承担着许多类似代言人的工作,主持播音、培训解说,大多以二元形象出现;三次元的仿生躯壳露面的次数不多,但在陪同某高级领导视察、重大活动之类的场合,偶尔也会出来。

卢骁尧的累累功勋我不细说了,有兴趣你们可以去搜一下这个人,确实很厉害。我想说的是片子的最后,有几分钟的专访,1027问他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想对后来的数据分析兵说什么?

卢骁尧沉默了一会儿:“以后,还会有数据分析兵吗?”

这里影像是不连贯的,被剪掉了一部分。

后来1027告诉我,卢骁尧后面还问了一句:“如果能生产出无数个你,能直接作战,是不是连军队都不需要了?”

影片里,1027没有正面回答,它说:“时代在向前走,每个新事物的出现,表看上看,都会带来一些旧事物的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旧事物是被牺牲掉了。它们往往只是换了个形式存在。”

卢骁尧不说话。他可以接受现实,但他不需要来自人工智能的安慰。

1027停顿了一会儿:“至于你的后一个问题,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或许你听说过吗?我的仿生外壳造价是天文数字。即使仅从经济的角度上看,人工智能也无法代替人类。”

我确信1027造成了一部分人的失业,除了卢骁尧以外,至少还有指挥中心宣传办那个笑容甜甜的主播妹子。在第二轮测试进行到半年的时候,终端大屏上每日播报新闻的也理所当然地换成了1027。

我还清楚记得它播报那则新闻时的语气。

“当地时间17日凌晨,K国控查谟加尔地区爆发了武装冲突,部分边防设施遭到S国武装力量导弹攻击,造成至少3名人员伤亡,目前K国已封锁当地。继238年战争后,这是查谟加尔地区爆发的最大规模武装冲突。”

由于是严肃的场合,它的语气里没有那么多人性化的抑扬顿挫,更接近刚认识它时的平铺直叙。我有一点恍惚,抬头看着画面中火光明灭的山谷,硝烟笼罩下,坐落在三角形冰斗地上的小山村正在熊熊燃烧。

“目前,联盟社会呼吁SK两国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以避免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顾穗禾突然凑过来,问:“你会去吗?”

我从那一片火海中惊醒,收回视线,问了句“什么?”。顾穗禾说:“凤凰啊。下周就开始参选报名了,这次你总不能再错过了吧?这么好的机会。”

S级陆战部队“凤凰”每两年面向现役部队选拔一次。在我入伍当年,正好就赶上了一次,尽管作为新兵入选的难度是公认的大,但那一次,我还是过五关斩六将撑到了最后一轮测试。

结果在最后一轮测试时,我的随机题抽到了一个外骨骼禁用的射击科目。

这个附加条件简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