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6 章 各行祖师倒计时(3 / 11)

加入书签

也就是‘形而上学’:用理性解释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是什么,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讨论的‘物是什么’一样。

但佛教不兴本体论,它结合华夏世俗传说,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等思想构建出佛教世界观,回答人从哪里,又要往哪去。

人体灵魂不灭,只会根据功德不断轮回的佛家轮回观;

如:人死后入地狱——阎王爷据生前功德评判来世——好人:世俗说法:入人道享荣华富贵;佛教说法:死后享受西方极乐;

坏人:进入畜生消除罪孽,才有机会转为人道;

罪大恶极者: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受苦】

吴承恩吮了口茶,给天幕进行补缺:“最初的佛教轮回观可没有这么详细,地府、阎王爷是道家的,六道轮回是佛家观念,而罪恶评判又以儒家世俗观念及法律为主,所以阎王殿不是佛家独有,而是集儒释道三门法则构成。

所以西游记中,孙猴子画乱生死簿阎王爷会向玉帝告状,而不是找西方佛祖解决问题。

哪怕最后还是佛祖收复孙猴子,而非天兵天将,但这不重要,剧情需要而已。

想到自己以回体小说名留于世,吴承恩心中熨帖,往日因仕途不畅的郁气一扫而光。

他脸色缓缓露出微笑:为官也不代表能名留青史,但他写西游记能!

如果有为官机会,他…他还是愿意一展心中抱负,为民为民!

朝廷呀,你何时能看看学生我啊!

士子殷殷,俱思家国呐!

【逻辑严密体系自成的佛教得到世俗广泛认可,到宋朝时佛教发展到上能谈儒学、道教思想,为帝王精英讲‘般若性空’的人生哲理。

下能简化修行方法,只念‘阿弥陀佛’(禅宗)就能让佛存心中,积累功德登西天乐。

简而言之,佛教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全都网□□净,而传统儒家呢?

他们研究的是人不是鬼神,对鬼神的态度是】

朱棣看着天幕贴出的‘帝王臣子民众我都要’的图像,凉凉地扫了太子一眼,太子立马接口:“孔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敬鬼是儒家态度,但现在儒家经义已经完善,不惧佛道参透。

不过…大明佛道比前几代要乖顺,实在不行,就借唐朝武则天做法:佛道再行攻讦之事,就开除度牒。

看他们谁敢闹!

【儒家行的是政治学说,走的是人间法则,讲究的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精英阶层文化。

面对佛教普度众生的教义,儒家怎么打嘛!

打不过啊!

所以儒家从魏晋到大唐,都没有构建出能对抗佛教体系的哲学思想】

天幕贴出滑稽的‘打不过打不过,真的打不过!’图像,看得赵匡胤眼角一抽,果断移开眼,简直无法看!

【儒家没有本源观,但道家有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道家眼中的世界本源;

但只有此还不够,毕竟魏晋谈玄学就是引用道教,谈了半晌谈了个寂寞,其政治理想如昙花一现,没了结果。

于是在引用道家的同时,儒者又翻开老祖宗写的‘易经’取经。

论形而上学的最佳回答:除‘易经’还有谁?

并且‘易经’也是儒家经典,有问题找老祖宗,难道不应该吗?

应该!

所以我们翻开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胡瑗、程颐、王安石等人的儒家著述,第一章都是引易经道法来解释世界本源是什么】

天幕刷刷刷地贴出一系列思想体系:

王安石:宇宙万物由天、道的本体物质元气组成,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变为万事万物。

但万事万物跟人没关系,也就是荀子说的‘天人分相’,自然有自然规律,天管不了人事,有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味;

胡瑗:天地以生成为心,天地以创造为使命,人与万物的区别的道德,道德即仁,仁是大道,所以人能生生不息是因人有仁,有道德。

…各类思想学说看得欧阳修眉头一挑,在他看来,能战胜佛法的只有本,即儒家‘礼仪’,仅檀道德仁义之说太过空旷。

他微微侧目,扫过一径同僚,慢不疾不徐道:“若天下人皆知礼义,心中有所坚守,才会拒绝佛法侵蚀。”

身旁下属赞同道:“州府说得对,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心中却在嘀咕:仙人说佛万般不好,但在佛祖面前世人平等,就凭这点他也信佛!

欧阳修不知他心中所想,抬头继续眺望天幕内容:

周敦颐:全文背诵的爱莲说作者,他的核心理念是太极(太极说),无极而太极,认为万物要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