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章 开拓两代帝王的眼界(中)(1 / 2)

加入书签

赵匡胤走到赵德昭面前,摸摸他的头,一脸欣慰地说道:“皇儿近来课业进步许多,继续努力!”

赵德昭被夸得小脸红扑扑的,眯着眼享受着父亲难得的温情。

承风看在眼里,感觉他的表情跟前世自己家经常被从头撸到尾巴的田园犬没什么两样,都是那种带着一丝谄媚的享受。

赵德秀不以为然,把头扭到了一边。

臭小子吃味儿了吧?

承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报复似的朝赵德秀挤挤眼。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赵匡胤回过头来,在赵德秀肩膀上拍了拍:“皇儿,难得你能不迷信权威,看待事物有自己的立场,知道要独立思考,实属难得!若成大业,必当如此!”

赵德秀那张噘嘴的小脸立马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了,恨不得朝他爹摇尾巴。

赵匡胤朝两个儿子笑笑,大步上前对着范质深施一礼:“愚子资质平平,能有今日进步全赖老先生谆谆教导,老夫在此多谢了!”

“陛下,万万使不得!”范质赶紧让开身子,大礼回拜。

“老爱卿不必如此!这不是一位君王向你折腰,而是一个老父亲对师长的感激,您当之无愧!”说着对范质又是一礼。

“陛下!老臣愧对陛下,愧对大宋啊!”范质感动得老泪纵横,掺住赵匡胤,抬起袖子不住地抹泪。

“老爱卿言重了!自古忠臣不事二主,老爱卿对朕心怀不满也是人之常情,不必介怀!”赵匡胤拉住范质的手,满脸真诚地说道。

“陛下,老臣虽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陛下知遇之恩,日后但凡有所驱使,老臣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承风站在一边看得无比腻歪。

这就是帝王之术吧?举手投足间就能附录一个前朝老臣的忠心。

古代人最能体现信任的是什么?托妻献子啊!

现在他把惟一的血脉全部交给范质教导,以后害怕人家不尽心竭力,有所保留?

自从窦仪告老,能代表一众前朝文臣势力的也就范质一人了。

赵匡胤收了老宰相范质,就不怕其他遗老遗少不对自己归心。

大宋初年与汉代有非常多的共同点,同样的武勋盖世,也同样是秩序使徒。

毕竟安史之乱再加上五代十国,战乱多少年了,赵匡胤心中的头等大事就是给百姓一个安定,否则一个军旅出身的武皇帝,怎么能耐着军人的暴脾气,忍耐这些世家所作所为,而提出一系列纲常礼法的推崇,没有选择直接动兵镇压?

他深知,保卫安定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封建礼教。

现在的他已经有了重文轻武的初步构想了。

承风对此当然是不屑一顾的。

宋朝的错误就是从文重武轻开始的。

这些文官内斗内行,抵御外敌时却昏招迭出,死到临头还不忘算计自己那点家业,与后世的精致利己主义简直是一模一样。

宋朝作为科技、文化、经济与近现代社会最为相近的朝代,没道理就这样落寞下去,而让西方强盗一点点壮大,然后再来欺负我们。

现在这些家伙还在穿着铁罐头互捅,要么拿着木枪乱戳,还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子,承风决不能再让他们骑到华夏民族的头上,近现代的屈辱历史也决不能再重演!

一旁的皇子兄弟都看得津津有味,不同的是赵德秀满目热泪,而赵德昭则是眼中精芒连闪,看来兄弟二人的体会也不尽相同吧!

“陛下,您还是坚持以礼教纲常治天下吗?”承风忍不住,出声询问道。

“怎么?”赵匡胤很不耐烦承风的不识趣,打断了自己和老臣的款款深情,“这是我大宋建立之初便制定的国策,你有何意见?”

“真的有一劳永逸,千年不变的真理来维护华夏江山永固吗?”承风问道。

“慕容贤侄,莫口出狂言!陛下虽宽宏大量,但是老臣绝不容许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出言诋毁!”范质深深地看了承风一眼,满含深意地说道。

承风知情知趣,明白这是范质在帮他说话,还让赵匡胤不迁怒于他,但是自己满肚子的话实在是不吐不快。

“陛下,诚然礼法、秩序......这一直是好东西,但这些玩意儿都是为了让百姓和平安定而设的。如果百姓原本就不影响和平安定,那要这礼法来束缚百姓作甚?”承风继续说道。

“管子有言,仓禀足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给百姓压无数虚无的礼节在身,那赶得上填饱他们的肚子?”

“这……”赵匡胤和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