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章 婚书为证(1 / 2)

加入书签

大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庐陵王张了几次嘴,最终还是不知道怎么说这事。

韦氏见了叹口气,眼睛一红,站出来幽幽道:“裹儿命苦,只盼她吉人自有天相!”

“唉,现今只好大事为重。”庐陵王似乎也颇为无奈。

众人都不敢接话,这时候顺着你说“大事为重”,以后你想闺女了找我秋后算账怎么办?

没想到一直没开口说话的那个文人模样的老者接了口:“殿下说得不错,大事为重!”

他一开口,其他人才随即点头附和。

杨寻心头发堵,很难接受,最近“大事为重”四个字他听得太多。

对这些皇室子弟、达官显贵们来说,“情”之一字,淡漠至极,即便是亲情也是一样。

都说李裹儿是在庐陵王迁移软禁途中所生,出生时别无长物,庐陵王只好脱了自己的衣服包住她,因此取了个“裹儿”的名字。

后来一直随父母军寨里受苦,庐陵王夫妻心里歉疚,所以对李裹儿疼爱异常。

只是如今看来,对比回京都一事,所谓疼爱,也有限的很。

“那杀手的目的是殿下,回京路上定会找我们的,到时再设法相救不迟,二郎不必过于担忧。”这姓苏的显然对这里的事情了解得充分,什么事都分析的一清二楚。

虽然说得只是场面话,但众人见杨寻听了并不反对,心道此事已敲定,都松了口气。

谁知杨寻沉思片刻,看向庐陵王道:“筹码不够!”

庐陵王一愣,皱皱眉头,他现在身无长物,已承诺回京后荐杨寻入仕,这已是他最大筹码。

众人之前商量时都说不好用强,防止杨寻破罐子破摔。他若敷衍了事,被奸细看出端倪反而不好,这也是杨寻底气所在。

还是韦氏通透,只见她接过这话:“妾常见裹儿对二郎有些不同,此番回京后若各自平安,便许你为妻可好?”

这大饼画的,众人都是不以为然,莫说这边一路凶险,李裹儿现在在哪呢?现在所有人都将救她之事抛之脑后,谁保证她以后还能回得了京。

这杨寻自打进来,一直应对得据,绝不是傻的,这事如何打动得了他。

岂料杨寻出乎意料的答应了,脸色变得通红,搓着手腼腆道:“如此甚好。”

说完从怀里掏出块绢布来,笔墨也掏了出来,想了想拿到文士老者面前,行过礼后说道:“麻烦先生赐墨,写个婚书。”

杨寻不认得此人,不过管他是谁都行。有了婚书,所有人皆是见证,谁也抵赖不掉!

不按常理出牌啊,众人都是目瞪口呆,口说无凭和婚书为证是完全两码事!

若这杨寻不死,到了京都,这婚书就是尚方宝剑,即便没了李裹儿,庐陵王到时也得付出足够的代价换回去。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助你重回高位的明证。

文士老者眯眼看了看他,也不管庐陵王夫妻同不同意,抚须笑道:“很好,教你知晓,老夫徐彦伯,为你保这个媒。”

说罢在案几上摆好绢布,提笔挥洒,不多时,一份婚书便写好。

杨寻又施了一礼,补上自己姓名,又从怀里掏出份朱砂,连指印也按上。

好家伙,这准备得是有多全!边上那姓苏的呆若木鸡,这少年该不会早料到眼前这个场景了吧,那他可绝不简单!

庐陵王见杨寻已将婚书递来,别无他法,只好同样施为,指印也没落下。

自此,婚书生效,杨寻满意的点点头,向庐陵王抱拳:“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他知道自己拒绝不了,只能尽力争取好处。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杀手目标是庐陵王,李裹儿多半不会有事,自己手里的筹码应该足够换她平安归来。后面只要等着云水谣的绑票信就好。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事情没他想的那么简单。

云水谣的信今早便到了,这里的人除了他都知道,信中约了时间地点,叫人带庐陵王换李裹儿,过时不候。

这事是不可能的,不光不会去换,甚至派高手强行解救都不会去做。所有的高手都必须护在庐陵王左右,以防万一。

大事谈妥,杨寻正要先行告辞。三宝突然走了进来,她先前去喊杨寻时,有些事情不知道,这时走向那姓苏的那里,问道:“大个头,暗中护送殿下的人中可有我?”

“三宝姑娘声名在外,对方细作认得你,在佯装殿下的队伍里,姑娘若不露面,这瞒天过海的计划可行不通。”这姓苏的好不圆滑,三宝的倔脾气一般人可对付不了。

“那都有谁,功夫比我如何?”

“苏某心腹,两个八品!不知可够?”

“嗯,功夫是够了,可不可靠?”

“姑娘放心,这二老跟了某家几十年,绝无二心!”

三宝却又一脸狐疑地看着他,简直把“那你可靠吗?”几个字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