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 敌我态势,路怎么走(1 / 2)

加入书签

正月初五,午后,岷王府。

朱雍槺,把小李子、小美女彩云,打发掉,一个人躺在床上,又开始复盘,当前的敌我双方的态势。

敢问路在何方?路该怎么走?

首先,要了解清楚,满清在云南的势力。

正月初三,满清大军,已经汇合,到达云南昆明,军队数量,应该10万左右。

去年,满清三路大军10万,分三路,从四川、湖南、广西攻永历朝廷,然后,在贵州会师。

随后,增援的信郡王多尼,平郡王罗可泽,统帅的满蒙八旗,3万人左右,从湖南进入贵州,自此,四路大军16万(包括南明降军),会师贵阳。

满清三路大军,在四川、贵州两省征战时。

北路的吴三桂部,会师贵阳后,又回师四川,在重庆,击败夔东十三家(文安之统帅)。

南路的卓布泰部,在贵州北盘水,大败晋王李定国,各路清军攻城、夺关损耗不少,破城后,必须留军队看守。

特别是贵阳,由五省经略洪承畴,镶蓝旗都统,镇国将军罗托镇守,清理南明朝廷溃兵、土司,同时,料理粮饷,打理后勤,需要大量的兵力。

沿途几十个城市,像重庆、贵阳、七星关、这些重要城市,也需要大量兵力镇守,至少扣掉3万军队留守。

至于俘虏,满清攻打南明永历时,除了吴三桂部,大量收降,其他的满清将领,基本上都是搞屠杀,换军功。

参考永历朝与满清,最后一次会战,磨盘山之战,晋王李定国,率兵1万多,抽调6000精兵(夷汉选锋军),伏击吴三桂前锋3万多人,满清伤亡1.2万人,南明伤亡4000多人。

因此,满清入滇,会师云南的大军,应该10万左右。

永历朝廷,这边军队的情况。

根据朱雍槺,上一世的历史记忆,将领、兵力如下。

去年12月15日,永历朱由榔离开昆明,逃到永昌府,路上的护卫将军,是晋王李定国的心腹,总兵靳统武,带着4000驾前军。

如今,一部分驻扎在城内,通华门附近,金齿卫旧营,另外一部分,驻扎在城南外的汉庄,诸葛亮旧址。

12月21日,晋王李定国,统领全军剩余的3.5万兵马(杂牌不少),负责殿后,撤离昆明。

为了拖住,满清的追击大军,采用分兵,步步防守的策略,严守昆明以西,城池要道。

12月23日,晋王的大军,到达楚雄府,殿后大军,被分兵了。

蜀王刘文秀的旧部,广阳伯陈建、艾承业、庆阳王冯双礼,带着1万多兵马,北上,穿过姚安府,到达四川,蜀王府的根据地,建昌卫。

晋王李定国,只能留下总兵王国勋,统兵5000人,驻守楚雄府镇南州。

随后,晋王李定国,带着巩昌王白文选、泰安伯窦民、广昌侯高文贵、总兵王国玺,2万兵马,继续向西撤退,到达大理后,布防坚守。

大西系军阀,晋王、秦王、蜀王派系,在楚雄府,分道扬镳。

证明永历小朝廷,军阀内讧公开化,已经撕破脸皮,彻底引爆了,大西系的内部炸弹,严重削弱,永历朝的军事实力,开始分崩离析。

公元1658年,晋王李定国联手蜀王刘文秀,击败孙可望后,皇帝朱由榔,把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李定国,从此,晋王独揽朝政。

另一个大功臣,蜀王刘文秀,在大西系中,德高望重,人缘又好。

大战后,通过关系,蜀王招降了,大量的孙可望旧部,包括冯双礼、马宝、马惟兴、祁三升,还有3万精锐,夷汉选锋军。

独揽大权的晋王,非常不满,心生猜忌,通过皇帝朱由榔,召回四川的蜀王,同时,在军中,打压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的旧部,区分晋兵、秦兵。

同年4月,回到昆明,被解除兵权的刘文秀,忿忿不平,郁郁而终。

永历小朝廷,皇帝朱由榔,逃亡滇西。

朝廷都跑路了,这些军阀巨头,彻底没了顾忌,翻脸,各奔东西。

贵州会战时,孙可望旧部,叙国公马惟兴、淮国公马宝,就率本部,临阵脱逃。

战后,马宝、马惟兴,也没有回昆明,而是沿着金沙江,绕路,一路跑到,云南西北的丽江府。

这次内讧,彻底暴露了,晋王李定国的弱点,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

奸臣、佞臣马吉翔,联手晋王心腹,金维新、龚铭,李定国被各种忽悠、PUA,竟然在大西军中,排除异己,打压功臣。

证明他是将才,军事家,而非杰出的战略家。

永历朝廷,在前期,能掀起反清高潮,那是因为大西军三巨头,通力合作,同仇敌忾,联手打满清。

晋王李定国,前期对阵满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功赫赫,就是建立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