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章 这孩子懂事至极(3 / 3)

加入书签

组合成窗户、门扇,无疑是对强迫症患者的一种治愈。

此刻,崔师傅的手艺真正显现出来,面对五面窗户共十扇,加上五套窗框,他在一个下午内,带领着两位新手助手,其中还包括搬运玻璃、安装玻璃的工作,硬是全部完成了,这种工作效率,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完全紧跟建房步伐,一分一秒也不浪费。

按照崔师傅的说法,制作家具较为耗时,而门窗相对简易,尤其是在农村房屋建造中,不追求精致美观,只讲求坚固耐用,自然容易处理许多。

对于家具配置,小杜确实没有打算在这边过多置办,他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

况且,崔师傅也强调,原有的家具大多仍可继续使用,只需对个别破损处稍作修补便足够了。

尽管瓦工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其成果显著,仅一天功夫,两间砖房已然拔地而起,甚至连炕都已经砌好,可见工程进度之迅猛。

在殷老六的督导和指导下,房屋不仅坚固笔直,连窗框也已妥善安装,整体效果赏心悦目。

围观的村民们近两日来已被这一幕幕奇迹般的速度震惊得近乎麻木,一些原本不服气的本地木匠、瓦匠观看一阵后,都萌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他们不得不叹服。

幸而接连几天天气晴朗,砖石水泥经过一夜晾晒,次日便可进行烟囱搭建及上梁盖瓦的工作。

如此神速进展。

到了第三天上午,烟囱已修建完毕,火炕、灶台均已点燃测试无虞。

午后,上梁、盖瓦紧锣密鼓地展开,殷老六与崔木匠堪称黄金组合,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犹如珠联璧合。

殷老六在上午修葺烟囱时,崔木匠负责制门。

当崔木匠上梁、搭建棚顶时,殷老六则专注于水泥抹墙。

等到殷老六开始铺设瓦片时,崔木匠则着手安装窗户。

因此,至第三天时,两间瓦房赫然矗立,实际上已具备入住条件,只是新炕还需等待干燥。

此时,原先的临时棚屋已被拆除,砖石几乎全部用尽,只剩下不足百块,瓦片也所剩无几,刚好够用。

第四天,炕身彻底干透,殷老六用泥巴加固并修复了围墙,并利用剩余的砖瓦和土坯搭建了一个小厕所。所有能用的土坯都得到了利用,不能用的则被清除。

崔木匠为窗框、门扇涂漆,修补家具,并在屋内装上了电灯,还在炕上铺上了竹席,拼凑出了一扇院门,虽显粗糙,但却十分端正。

接近傍晚时分,家具都被搬进屋内,整个院子由内而外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直到第四天下午,小杜同志才姗姗来迟。

他带来了整整20公斤猪肉、6只鸡、一箱白酒,以及20公斤大米、20公斤面粉和100公斤杂粮面。

新房首次开火做饭,左大娘一边忙碌着,一边忍不住流泪,像极了泪人儿,仅仅五天时间,一家人就住上了砖瓦房,家中粮缸满得几乎溢出。

何时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呢?妞妞也跟着抽泣,反复询问:“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住在这里了?”

这顿在妞妞家新房中的晚餐,无论是帮忙干活的那些健壮青年,还是生活艰辛的老书记,甚至是见多识广的殷老六、崔木匠,甚至是于淮海、向北方这样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都被震撼到了。

在这个年代,若能让十几个壮汉酒肉管饱,那是什么样的概念?

除却极少数特殊部门或组织,这样的场景几乎是前所未见,简直如同水浒英雄般的豪情壮志。

事实上,小杜同志此举蕴含双重含义:

首要目的,通过炫富和展现实力,让这群淳朴的公社汉子,乃至殷老六、崔木匠等人彻底折服,让他们能够夸耀至少十年的丰功伟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