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二章(2 / 4)

加入书签

一次小宗入大宗了?

朱棣:谁让你之前乱说话的?还不快给我收回去!

朱橚:又不是我不说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朱棣:……

【既然都提到武宗和嘉靖了,那我们就直接把这对堂兄弟一起抬上来吧。

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一个极其叛逆,在史书上劣迹斑斑、名声差得不行的皇帝,一个和明熹宗朱由校共同构成“明朝皇帝易溶于水”典故的男人。

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一个天生的政治动物,权术制衡手段玩到极致的皇帝,“嘉靖嘉靖,家家干净”的主角。】

易溶于水朱厚照:……

易溶于水朱由校:……

家家干净朱厚熜:……

朱元璋:这个描述……已经开始心梗了。

朱祐樘:以后绝对不能让太子靠近有水的地方!

【这两兄弟挺有意思,正德朝出了一个有名的大奸宦刘瑾,嘉靖朝也出了一个有名的大贪官严嵩。而且吧,他俩还各有各的梦想,正德热衷于打仗,自封“威武大将军”,不管是谁都束缚不住他偷跑的腿和想上战场的心;嘉靖痴迷修仙,给自己加封道号,还自号“天池钓叟”,是出了名的道士皇帝。这一个想当将军,一个想当道士的,愣是没人热爱皇帝这一项本职工作。】

-

明·弘治时期

“陛下,太子乃国之根本,万不可终日沉迷骑射等末流,玩物丧志啊!”有人趁机劝说道。

李东阳担忧地看了眼脸色不渝的朱祐樘,欲言又止。

“诸位爱卿不必多言,朕心中自有决断。”朱祐樘沉着脸开口,把想说话的人都堵了回去。

-

明·嘉靖时期

满殿的大臣狐疑地看着还是个青涩少年的朱厚熜,不敢想象如今看着挺积极的皇帝以后居然会痴迷当道士修仙。

朱厚熜被看得尴尬症都要犯了。

不就是修个仙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正德帝吧,你去看历史上他做的那些事真的很难说他是个好皇帝,但他真的一无是处吗?我觉得不是的。

正德是个很复杂的人。他是幸运的,别人是出生在起点,他是直接生在了终点线上,众星捧月、没有兄弟、地位牢固无人能撼动,当一切来得过于容易,他大概就不太能理解当皇帝的意义了。不过不理解不代表不在意,私以为能关注边关战事,还能亲自打出应州大捷的正德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不顾国家的皇帝。因为真正的不在意是彻底撒手不管,任凭四境烽火连天,我只顾闭眼醉生梦死,何必去关心仗打不打得赢呢?

所以,他同时也是不幸的。他从小听身边人念叨“圣贤书”,被传统“明君”守则约束,如果他能认同接受还好,可他偏偏就是天生叛逆。他不愿意接受这些规则束缚,所以他跟所有人对着干,你越让他干啥,他就偏不干啥。当然,也有人说正德的性格养成跟孝宗也有点关系。孝宗困在樊笼里,做了一辈子宽厚顺从的“仁君”,结果发现国家发展得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所以在对正德教育上也不再是一味顺从。

总之,用一句比较贴切的话总结就是,叛逆的正德并不是一个符合传统帝王要求规范的皇帝。】

老百姓们都快被这些话绕晕了。

“什么符不符合规范的?那些大官人真是麻烦,咱只知道能让咱吃饱饭的就是好皇帝!”

【我们现在常说明朝皇帝奇葩多,这主要是在表达明朝皇帝都性情复杂且特点鲜明的意思。在这其中,个人觉得正德帝朱厚照是最特别、最有意思的一个。他一生都在叛逆地与试图规训他的文官们对抗,似乎从来不在意自己到底会留一个怎样的名声。曾经,有学者说朱厚照是在没落地泥沼中挣扎,道他是被新掌权的贵族和朝臣推向“祭坛”的皇权下的牺牲品。而时至今日,关于朱厚照的心境和一生,我个人觉得那首今人专门为他而作的《拜无忧》描述得最为贴切动人。】

说完,阿藜打开音乐播放器,完整地放了一遍《拜无忧》。

-

明·正德时期

听完歌曲,朱厚照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其实有一点说错了。”

王守仁看向朱厚照,作认真聆听状。

“朕只是突然悟了,若四境不能海晏河清,朕又该到何处去扮浪子王孙呢?”朱厚照双眼发亮,眼底洋溢着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鲜花着锦确实非朕所愿,但山河永蔚,是朕如今希望看到的。”

-

明·弘治时期

谁会不想荒唐一回呢?朱祐樘眸光微黯,只是性格使然,他到底做不到像儿子那么直白地反抗。

还有,推向“祭坛”的……牺牲品吗?

“王爱卿。”朱祐樘忽然出声唤道。

此时,王守仁和王华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