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宋的城市化太快了(2 / 2)

加入书签

仅仅是诸司这一块在场务上的收入,就已达到了五百零五万贯,另外还有布帛九十九万余匹(续资治通鉴长篇元丰七年十二记载)(元丰八年,罢市易务、罢堤岸司,这方面收入锐减,只有三百多万贯)。

而在商税方面,这个数字是八百多万贯。

此外,城郭户们还要交免行钱,这又是几百万贯。

大宋的城郭户用占天下人口八分之一的数量,贡献了超过三成的赋税。

而其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能接近了百分之四十。

所以,后人看北宋,才会怎么看怎么别扭。

一边是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化突飞猛进。

一边是宫有制垄断官营经济大行其道,赵官家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想插一手。

三冗之一的冗员问题的源头之一,就在这里。

于是北宋活像个精神分裂患者,大脑、小脑各自打架,屁股和脑袋各坐一边。

但,只要代入到封建帝王的**毒菜思维下,这一切就都显得合情合理了。

加上儒家现在其实也完全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千年的农本思想指导下,所有人面对新的社会形势,都很茫然。

新党的王安石,旧党的司马光、吕公著,都曾考虑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但他们都浮于表面,未能看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

同时,他们也都忙于党争,无暇处理和研究这个问题。

也幸好他们忙于党争,没有真正将目光投射过来。

不然,他们就会发现,有个可以吞噬一切的东西,就潜藏在这剧烈的社会变化中,就潜藏在天下越来越多的城郭户里。

而赵煦在现代留学十年,看过中外历史。

自然知道,这个事情既可以让大宋中兴,国家富强。

同时一个不好,也可以让他或者他的子孙摸不着头脑。

但……偏偏,只有这唯一的一条活路!

其他路都是死路、绝路!

于是,再怎么不愿,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