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场青春之旅(3)(2 / 3)

加入书签

我和老六略微一愣:“敢情老二不是来支教,来放驴的?”

张老师解释道:“大海说心情不好,今天下午没让他教课。所以他去放放驴。”

我和老六都诧异,放驴还有这功能?

张老师说:“大海这次突然回来心事重重,问他发生什么事他也不说,只说他想就这么待下去,不回去了,我俩都挺担心他,好劝待劝都不管用。你们是他好朋友,能说通他。”

我操,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老二也有心事?我倒想去问问丫到底有啥了不起的心事。

我问张老师:“李大海在哪儿放驴,我找找他去。”

张老师指了下:“应该在那边的山坳。”

老六说也要去。我俩穿过一条山沟,爬到张老师所说的那个山坳,我跟老六累得跟王八蛋似的。老二躺在干草堆上,嘴里叼了根野草神情悠闲地晃着腿,离他不远的山坡上一头瘦弱的毛驴正在啃刚冒出来的新芽。

我俩蹑手蹑脚过去,给他来个突然袭击。老二忽然慢悠悠地说:“你俩幼不幼稚?”

我骂:“你丫好歹也装装样子以示尊重,咋一点儿都不吃惊。”

老二说:“你们吵得连整个大西北都知道你们到来,要我怎么装?”

老六看见毛驴,眼睛里冒出兴奋的光芒:“哇,这就是毛驴吗!”跑过去仔细端详,“二哥,我可以摸它吗?”

老二冲老六喊:“别从后边摸它蛋儿,小心它踢你!”

我踢老二一脚:“你们家毛驴背上长蛋?!”

老二说:“我就随口那么一说,主要是让六儿别站后边。跟在俺屁股后边没事,跟驴后边很危险。”

现在的老二邋里邋遢,头发蓬乱得跟他身下的杂草堆似的。

我打趣他:“您这造型都可以回北京城的天桥上讨钱了。”

“滚蛋!”

我躺在老二边儿上,嘴里也咬一根草杆。此时大西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明亮,感觉天空很低,仿佛伸手就能摸到。不过这里的空气比北京城好太多,让人觉得特别舒服,要不是因为太冷,估计一会儿我就能睡着。

老二先开口问:“你们来这儿干嘛?”

“支教啊,难不成放驴?”

“哦——也来支教啊,挺好,挺好!”

“你大爷!”

老二咂巴嘴:“你这人真没劲,说话好好的爆什么粗。我可跟你说呵,在这儿要注意点言行,别跟在北京似整天‘我操’‘他妈’‘王八蛋’个不停。记住,你现在也是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身上流淌着教师的血液,要注意言传身教,别把小朋友带坏了。”

“别跟我扯东拉西,你先给我们交代交代。”

“交代什么?”

“您这受的哪门子刺激,突然也玩起失踪?”

“您这说的我跟老五小孩子脾气似的,哥哥我是打算把青春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叫你丫给贬的!现在你们也来到这里,看到了这里的状况,是不是觉得我很伟大?我的光辉形象是不是又在你们心里忽然拔高了一大截?”

我说:“你丫能不能正经点儿!”

老二说:“正经是吧,那就听我讲一个正经而伟大的事迹吧。”

三十多年前,张巧玲和他的爱人带着一腔热血从锦衣玉食的城里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沟沟,办了一所学校,教书育人。一年多以后高考恢复的消息几经曲折地传入这座交通闭塞的山沟沟。张老师和她一同支教的同学们打包行囊准备返回城里,他们这一走,这座小学必将关闭。孩子们哭着跟了一路,张老师心如刀绞热泪盈眶,她知道这一年来,她已被这群心灵干净透明、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眼神深深缠绕。她最终下定了决心,即便爱人几经苦口婆心地哀求,张老师还是决定留下来。为了孩子,她割舍了自己的爱人,舍弃了城里繁华先进的生活。她在这里成家,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里扎下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这里的大山和孩子。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人格啊!

老二带着无比煽情的口吻跟我说起张巧玲老师的故事,摆出一副感动得要死的表情。

“所以,你终于知道我为什么来这儿了吧?”

我赏他个大白眼:“你丫得了吧,尽吹牛逼。”

老二说:“这真人真事,不信你问人张老师去。”

我一时断不清老二说的是真是假,不是说张老师的故事是假的,我是说老二被感动这事不知道是真是假。别说他老二没这么高尚,即便有,您不能等毕完业再过来?

那边老六喊:“二哥,你看驴怎么都不理我?”

老二扯脖子喊:“你饿瘪肚子也没气力理别人。”

“老二,……”

老二打断我,脸色认真极了:“老四你别问了行吗,你们能来我很高兴,在这儿待几天就赶紧带季季、老六回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