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至人(1 / 5)

加入书签

《荀子·天论》: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

公孙玲珑实不愧名家继承人的身份,能言善辩,让一众儒家弟子折戟沉沙,饮恨当场。

如此局面,李斯自然是满意的,只是这些还不够,毕竟当代名家翘楚,难道就只能对付对付儒家的小辈们吗?

就是李斯肯到此为止,公孙玲珑也是不肯的,再怎么样,她也要把儒家三位当家拉下来一个,不然岂不是显得她很没本事?

能在李斯门下当门客,公孙玲珑也不是毫无脑子的人,她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更是明白眼下就是她施展才华的最好平台。

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看到张良下来时,公孙玲珑自是得意非凡,眼前俊美的男子可不是一般人,多年前就曾名声在外,若能将其斩于马下……

一念至此,公孙玲珑脸上笑意更甚。

倒是难为了张良,避无可避,好在他早有预料,让天明化名子明以儒家弟子的身份上场进行这场辨合。

天明的现身出乎李斯的预料,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小圣贤庄之前他自然是做好准备的,在他记忆里,儒家似乎并没有子明这一号能言善辩的人物,下意识地他看向一旁的伏念,只是他注定得不到什么。

伏念面色如常,即使他知道自己门下根本就没有子明这个人,可看到师弟张良叫少年上来时亲昵的态度,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李斯见伏念不动如山,也将注意力移开,只是……

看着堂下吊儿郎当的少年,不知为何,他却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到过。

是在哪里呢?

………………

直到这场辨合结束,李斯都没有想起眼前似曾相识的少年在哪里见过,同时,也因为公孙玲珑辨合落败,他也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些东西了。

是的,公孙玲珑败了,落在世人眼里就是一败涂地,不光先祖的白马非马一题被儒家一名不见经传的弟子这样荒唐地破掉,就连家传的白马也不见踪迹,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无论这背后张良使了怎样的心思,至少从明面上来看,儒家这一局赢得漂漂亮亮。

只是李斯临别前提及墨家被帝国剿灭一事让伏念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想到李斯说这话是皇帝让他代为通传的,伏念的心更加沉甸甸的。

儒家不是墨家,他也不愿意让儒家成为墨家。

那样的结局,需要多少无辜弟子的性命?

他不舍得。

闻道书院发生的事并没有传到荀子的耳中,侍女们是家仆出身,都是耐得住性子的人,知晓自己该做什么。

但荀子不知道,并不代表荀蕙不知道。

无论是公孙玲珑,还是突然之间出现的子明子羽,亦或者李斯离开前对伏念说的话,她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念着这句话,荀蕙忽然想到多年前秦灭楚的消息传到天宗时,母亲曾对她说过的。

四海之内,皆为秦土,六合之下,皆为秦民。

没有国界的划分,没有语言的误解,人们才可以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国家才配有资格被称之为乐土。

只是这样的乐土

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大小姐,”侍女立于屏风前,轻声道,“颜先生到了”

侍女口中的颜先生自然是是颜路

荀子不是对孩子只养不教的人,荀蕙既然到了他的身边,自然是要好好教导的。

颜路就是荀子为孙女找的老师,负责教她诗乐。

伏念为掌门,诸事繁杂,张良远游,余下弟子课业不足为人师,综合来看,自然是颜路最合适。

至于容貌问题……

荀子以男女之别,立了一扇屏风,也许在外人看来不过聊胜于无,防君子不防小人,但……颜路本身就是君子,屏风便足矣。

教导荀蕙,颜路并不排斥,一来他教的这个学生确实没有不好,二来……他教了师叔就能清闲一些。

但今日与往日有些不同。

颜路走神了。

荀蕙不是真的娇弱少女,她轻松地就察觉出了眼前人的异样。

“师叔是有什么忧心事吗?”

从墨家那里回来后,颜路思索端木蓉的病情,时常会走神,只是他没想到会被荀蕙看出来,他愣了愣,心想,这么明显吗?

于侍女看来自然是不明显,可在荀蕙眼中,颜路的反应却如萤火置于黑夜,一举一动皆是耀眼。

洞若观火,便是如此。

诚如荀蕙所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